紅軍長征時期,紅二十五軍還在包括十堰市境內等地,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這也是紅軍長征時期唯一一塊根據地。

《什麼是紅軍》傳單

據瞭解,紅二十五軍是與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齊名的四支紅軍長征隊伍之一。不爲多數人知曉的是,紅二十五軍在十堰市境內的鄖西、鄖縣(今鄖陽區)轉戰鬥爭達兩年兩個月之久。

在鄖西縣檔案館,珍藏着劉華清將軍親手所刻的紅軍文獻《什麼是紅軍》,見證了紅二十五軍創建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劉華清將軍時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這份傳單後來收錄在《劉華清回憶錄》的第一個頁面上。

創建根據地,省委和司令部駐紮在鄖西

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旗幟,由程子華任軍長,吳煥先任政治委員,徐海東任副軍長,戴季英爲參謀長,鄭位三爲政治部主任,全軍2980多人由河南羅山的何家衝出發西進長征,於12月9日進至雒南(今洛南)的庾家河。10日,紅二十五軍、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開第十八次常委會,決定將鄂豫皖省委改稱鄂豫陝省委,在鄂豫陝邊區,包括陝西省東南部、湖北省西北部的鄖陽(十堰)地區和河南省西部的部分地區,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

庾家河省委會議後,紅二十五軍以飄忽的遊擊行動,南下鄖西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地區。

在到達山陽縣的九甲灣時,吳煥先政委決定由二二三團政治處主任兼三營政委陳先瑞,帶着三營七連70多人,組成“鄂陝遊擊師”,立足鄂陝交界的鄖西、山陽等四縣邊區開展了艱難的游擊戰爭。

1935年1月9日,紅二十五軍一舉攻克鎮安縣城。堅持在鄂陝邊界的鄂陝遊擊師立即與紅軍主力取得聯繫,紅二十五軍根據陳先瑞提供的情況,馬上把紅軍主力撤出鎮安縣城,抵達以東以南的山陽、鄖西、旬陽交界處,轉入發動羣衆,創建了鄂陝邊第一塊革命地。這一時期,紅軍主力遍及鄖西、山陽等四縣邊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地方民團和反動政權,發動和組織羣衆,廣泛建立鄉村蘇維埃基層政權。紅二十五軍主力於1月19日進入鄖西廟川地區,在廟川和大、小新川一帶,成立了大新川蘇維埃政府。在小新川娘娘廟成立了以姜新禮爲主席的蘇維埃政權。紅二十五軍司令部機關設在何家大院,在東川村、西川村、桃園溝村、秋樹林村等均建立了蘇維埃政府。

1月22日,部隊由徐海東、程子華率領來到了鄖西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泗峽口一帶。紅二十五軍軍部機關以及所屬分隊,當時就駐紮在泗峽口、虎坪、紅巖等地,省委和司令部駐紮在鄖西虎坪澇池。

“虎坪”會議與粉碎敵人第一次“圍剿”

紅二十五軍在鄖西等地燃起的革命烈火,引起蔣介石統治集團的恐慌與不安。

1935年1月下旬,蔣介石令駐河南的第四十軍兩個團和駐湖北的第四十四師,在陝軍第一二六旅的配合下,以11個團的兵力對紅二十五軍發動第一次“圍剿”。紅二十五軍爲爭取主動,各個擊破“圍剿”軍,遂由山陽、鄖西交界地區北上袁家溝口,後又轉至鳳凰嘴,突然出現在敵之後方。

鄖西關防鄉二天門老街,原鄂豫陝省委、紅二十五軍司令部

2月8日,紅軍主力掉頭南下。2月12日,到達袁家溝口,緊接着從袁家溝口迴轉鄖西。2月14日,紅二十五軍在鄖西的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丁家坪、蔡家場、回龍、李家磨、廟川、虎頭巖、寺家院、三十六巖等地建立蘇維埃政權。紅二十五軍在澇池大院召開了回民羣衆大會,宣傳民族政策,選舉和成立了以回民魏茂順爲領導的泗峽口蘇維埃政府;在二天門召開數千人蔘加的羣衆大會,宣告成立二天門區蘇維埃政府,給貧苦農民分配了土地、糧食等。從此,紅二十五軍在鄂西北地區站住了腳跟,初步奠定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並擴充紅軍400餘人。

正當紅二十五軍與陝軍較量取得勝利,證明紅軍完全可以創建新蘇區的時刻,鄂豫陝省委內部出現了入川與不入川的意見分歧。2月19日,爲了統一思想,鄂豫陝省委在鄖西廟川虎坪澇池張家大院召開第二十次常委會議,總結進入鄂陝邊兩個月以來的鬥爭,並分析形勢。

省委第二十次常委會議之後,省委爲了加強與統一領導鄂陝地區南部四縣、北部五縣等地區工作,決定成立了中共鄂陝特委和鄂陝遊擊總司令部。鄂陝特委於2月下旬在鄖西二天門成立,同時成立了鄂陝遊擊總司令部。鄂陝特委和遊擊總司令部成立後,爲創建鄂豫陝邊新蘇區和徹底打破敵人的“圍剿”奠定了基礎。

1935年2月下旬,紅二十五軍從鄖西出發,接應紅四方面軍南下漢中。

“九棵樹”會議與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隨着戰鬥的進行,鄂陝邊幾塊根據地已連成一片。4月中旬,省委在葛牌鎮召開擴大會議,進一步在全體同志中堅定了創建鄂豫陝根據地的決心。會後,紅二十五軍東進,攻克洛南縣城。以後又進至洛南、商縣等四縣,大力進行開闢根據地的工作。到5月初,紅二十五軍發展到3700多人,地方遊擊師、抗捐軍2000多人,發展地方黨員38人,成立了鄂陝、豫陝兩個特委和十個區46個鄉340個村級政權,人口近50萬,初步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紅二十五軍在鄂西北、陝南的第一次反“圍剿”作戰連戰皆捷,使鄂豫陝邊區的革命烈火愈燒愈旺,蔣介石大爲震驚,1935年4月20日,國民黨緊急調動王以哲部第六十七軍三個師共三十多個團的兵力,向紅二十五軍鄂陝邊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並限令在三個月內將紅軍全部消滅。

5月初,省委爲鞏固和發展豫陝邊根據地,決定建立豫陝特委和豫陝遊擊師,特委書記鄭位三、師長方升普,政委曾焜。下轄四個遊擊大隊全師近500人。14日,紅二十五軍攻擊山陽縣城未克,遂南下鄖西地區。

5月下旬,鄂豫陝省委在鄖西廟川莫家山名叫“九棵樹”的地方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研究制定了反“圍剿”的作戰方針和計劃。

6月初,紅二十五軍主力從鄖西二天門出發,轉至外線捕捉戰機,向北直插陝南商縣。4日夜、5日晨,先後在商縣的商洛鎮附近,與敵東北軍遭遇,斃傷敵團長趙紹宗及官兵二百多人,繳獲敵人部分武器。隨後,紅二十五軍掉頭向北,插到敵六十七軍背後,又東轉庾家河地區。6月10日,紅二十五軍從庾家河出發奔向東南,13日包圍商南縣城,14日打下富水關,佔領青山街,俘敵四十四師營長以下官兵一百七十多人。很快,揮師西進鄖西。6月18日,在鄖西三官洞穿家溝口,召開有200人蔘加的羣衆大會,分了僞保長財產,鎮壓了作惡多端的聯保主任,對從鄖縣(現鄖陽區)抓來的一些地霸進行了處理。19日,部隊行至鄖西八道河、馬家坪、雞心鬥,在這裏鎮壓了僞區長等和從鄖縣抓來的僞保長等四人。此時,楊虎城急調部隊向西防紅二十五軍北進,紅二十五軍沿着鄖縣、鄖西等崇山峻嶺急速西進。行軍近一個月,轉戰近1000多公里。

敵人被紅軍搞得團團轉,一路窮追不捨。敵人被拖得相當疲憊,銳氣大減。7月2日拂曉,陝軍警一旅進入伏擊區,我軍突然發起猛烈進攻。經過約10個小時的激戰,殲敵1700餘人,成功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

繼續長征,紅二十五軍“爲革命立了大功”

敵人第二次“圍剿”被徹底打破後,紅二十五軍猛虎般地從根據地撲了出來,威逼省城西安,致使正準備由西安開往天水的東北軍第81軍緊急改變計劃,準備保衛西安。紅二十五軍威逼西安的行動,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北上的行動。

7月15日,在子午鎮街頭,軍政治部祕書程忠壽和宣傳科長劉華清碰到中央交通員石健民。石健民向程子華、吳煥先帶來了中共中央數月前發出的幾份文件,還帶來了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北上行動的可靠消息。當天晚上,省委召開緊急會議,形成了統一認識:配合主力紅軍北上行動,是當前最爲緊迫的戰鬥任務。

最後決定:紅二十五軍立即北上,與陝北紅軍彙集成一股力量,創建新的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會議還決定:將中共鄂陝、豫陝兩個特委合併成一個特委,將蘇區的遊擊武裝力量合編爲一個戰鬥部隊。

紅二十五軍開始了新的長征,7月16日,紅二十五軍從長安縣出發,於9月16日,到達延川永水鎮,勝利地完成了長征任務。9月中旬,紅二十五軍和由劉志丹同志率領的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在永水鎮勝利會師。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鄂豫陝省委召開聯繫會議,決定撤銷原西北工委和鄂豫陝省委,爲了統一作戰,把三個軍合編爲紅十五軍團,全軍團共7000餘人。紅二十五軍成爲長征時期與陝北紅軍會師的第一支紅軍。紅十五軍團成立後,即投入了反對敵人第三次“圍剿”的鬥爭,策應中央紅軍北上。11月6日,中央紅軍同紅十五軍團會師,根據黨中央的決定,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

紅二十五軍的決策與策略,是非常及時而且正確的。毛澤東主席對此有過恰當的評價:“徐海東部隊之由陝南經隴東入陝北,乃偶然成爲中央紅軍之嚮導”,稱紅二十五軍“爲革命立了大功”。

紅二十五軍開闢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是長征時期創建的唯一一塊根據地,與川陝蘇區、陝北蘇區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和川陝、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2月長征進入鄖西,至1937年2月紅七十四師開赴三元整編,堅持在十堰的鄖西、鄖縣鬥爭達兩年兩個月之久。

作者單位/圖片提供:十堰市檔案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