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心理學家認爲敬畏感的定義很複雜,不像開心、恐懼、悲傷、憤怒那樣簡單。目前最廣爲接受的定義是:敬畏感是個體面對盛大神奇且難以捉摸的事物時,所產生的一種複雜情緒體驗,包含震驚、欽佩、謙恭和順從,可能有時伴隨着一些困惑、驚恐,有時還帶有強烈的審美愉悅和好奇感。心理治療的相關研究認爲,人天生有能力啓動敬畏感,它會使我們的身體、情緒和精神整體上處於健康水平。

理解敬畏感,需要理解它所包含的兩個重要特點:“感知到的宏大”和“順化的需要”。

敬畏感讓我們覺得幸福

敬畏是一種複雜情緒,包含了多種簡單情緒。那麼,敬畏到底是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呢?研究者們發現,在少數情況下,例如地震、海嘯、火山所引發的敬畏,會包含強烈的驚恐和害怕。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敬畏感是一種積極情緒,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首先,人們在敬畏裏感知到的崇高與善(virtue),會產生道德提升感(moral elevation)。道德提升感是人們對道德審美和人類善意的情緒反應,使人感到內心充滿溫暖和愉快的感覺,希望自己成爲一個更好的人,過更美好的生活。

其次,敬畏可以促進幸福感。有研究發現,高物質主義傾向的人一般願意把錢花在購買有形產品上,但在啓動敬畏感後,他們會更多地選擇體驗式消費項目而不是物質消費,更願意選擇購買精神產品。有大量研究已經證實,體驗式消費和精神產品比物質更能夠帶來持久的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