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多年前赤小豆薏米汤在美容界开始盛行,直到现在依然风头不减,但是赤小豆薏米汤真的如传说中那么有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揭秘赤小豆薏米汤赤小豆薏米汤1.薏米、赤小豆各30g。2.洗净泡一会。3.将泡好的薏米、赤小豆子连同泡米水一同倒入高压锅,再加一些水。4.大火煮至到喷气后改小火,再煮15分钟就好了。 材料解析:薏米,即薏苡仁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名医》曰:一名屋菼,一名起实,一名赣,生真定,八月采实,采根无时。案《说文》云:薏薏苢,一曰英,赣,一曰薏苢;《广雅》云:赣,起实,目也,吴越春秋,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后汉书马援传,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薏,俗作薏,非。 赤小豆(而非红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真正利湿的是赤小豆,而非红豆,二者不是同一个东东哦~看图片,一秒区分红豆跟赤小豆《本草新编》记载:赤小豆,味辛、甘、酸,气温而平,阴中之阳,无毒。入脾经。下水,治黄烂疮,解酒醉,燥湿浸手足肿大,疗香港脚入脐高突。但专利水逐津,久服令人枯燥,亦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体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体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也。或问赤小豆,即家园之红豆乎?曰∶别是一种,其色如朱而发光,头上一点黑如漆。若家园之红豆,名曰红,而色实紫,能疗饥,而不能利水去湿,多食亦败血,功用与赤小豆迥别。切勿以家园之红豆,而错用之也。如此以药性来看,赤小豆薏米粥果然有利水,消肿之功效,然而果然如此吗? 这就需要了解到,我们身体的湿、水是怎么来的?《黄帝内经》从湿邪的形成来源划分,将湿邪分为外感和内生两大类。 外感:《内经》认为外感湿邪的产生或因久居低下卑湿之地;或长期水上作业;或雾露浸渍;或天阴多雨,空气潮湿;或突遭雨水浇淋,湿衣贴肤,导致周围环境的湿气太多,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乘机侵入人体内而造成湿病。内生:脾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谷,饮食失调则损伤脾脏,使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导致津液停滞而为湿邪,湿病的这一发病途径有别于外感湿邪,湿邪的来源不是由外侵入,而是由身体内部产生,而后阻滞经络、气机、蒙蔽脏腑清窍而为病。 由此可见,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祛湿的根本利器。而赤小豆薏米汤,也只是起到了祛湿的作用,但是对于恢复我们身体脾胃自身的功能,是几乎无效的。举个例子就像是孩子不会写作业,父母替他写了一样,最终考试孩子依然不会。只有孩子自己学会了,放在身体上,只有身体的脾胃功能恢复了哦,我们才能长久免于水湿之苦。不仅如此,”寒凉伤脾胃“,而薏米微寒,长期服用,只会更伤脾胃。各位朋友在一味跟风使用赤小豆薏米汤的时候,不妨再多考虑下哦。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每天十点分享最实用的中医知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