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QXJT的中報吸引了我,作爲15年的牛股,被我曾經抓住了,並且在兄弟營業部公開演講過,半年三倍的走勢,真是壯觀。

當時看好這類股票,都是從資本運作的思路挖掘,小票的邏輯,太敏感了,幾年過去了,好多小票跌回原形,嚴重點,很難翻身。

但是昨晚看見QX的中報,眼前一亮,公司雲視頻業務,增速這麼霸氣,半年來我一直深度研究雲產業鏈,國內龍頭阿里,上週也公佈了中報,我們看看概況:

1、我們看阿里雲,營收同比增速略有下滑,但仍在100%附近,而且持續高於亞馬遜AWS和微軟,

考慮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發展推動產業轉型,中國雲計算仍處於高速增長期,未來5年複合增速,參考行業研究員,繼續有望維持在50%以上。

2、前期文章,雲系列雜談裏面,提到海外雲計算龍頭,他們的業績也是持續增加中,尤其全球SaaS保持高增長。

近期Synergy研究發佈季度SaaS支出研究,2018年第二季度,SaaS市場規模達到20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32%,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張。企業SaaS市場雖然在一些領域已經相對成熟,然而,SaaS佔企業軟件總支出的仍不到15%,因此與內部軟件相比仍然很小。雖然SaaS的增速可能沒有IaaS、PaaS那麼高,但SaaS市場規模仍有很大空間。

一線龍頭增長強勁,二線細分緊追不捨。一線龍頭主要包括Microsoft、Salesforce、Adobe、Oracle、Sap,五家公司規模略超過市場份額一半,且總體保持快速增長。

其中微軟的全球份額達到17%,營收增速達到45%,繼續領跑市場,協作細分領域高景氣對微軟增長有着積極貢獻;

Salesforce市場份額第二,營收同比增長25%,CRM領域增速相對放緩,不過仍保持較好勢頭;

Adobe、Oracle、Sap三家老牌軟件轉雲公司均有着亮眼表現,營收分別增長32%、43%、36%。排名6-15的二線龍頭公司緊追不捨,10家公司合計佔據26%市場份額,營收同比增長28%,

這些公司裏面增速較快的包括ServiceNow、Google、ADP和Workday,不同公司主導某一細分市場的特徵較爲明顯。

而我們國內,仍處早期階段,平臺型與垂直型公司均具備潛力。我國SaaS領域一方面滲透率、企業信息化深度均具備很大提升空間;另一方面,從購買軟件並進行內部部署到直接購買外部應用服務的理念也越來越得到認同,SaaS佔應用整體支出的比例有望快速提升。

參考美國同類公司的發展路徑,國內目前SaaS領域相關的股票,盤面給出很好的答案,希望各位把握投資機遇。

3、回到開盤的話題,QX目前業務有兩大塊,B2B跟雲視頻,公司2018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8,623.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5.78%;實現營業利潤12,788.4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9.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116.9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8,171.3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23%,下圖:

B2B在營收裏面,佔比接近90%,毛利也就15%,而後者雲業務的收入佔比,雖然只有10%,但毛利潤達到60%以上,我們繼續看公司的應收賬款,及貨幣資金:

公司賬面貨幣資金, 佔總資產的比例這麼高,給公司的後續資本運作,帶來無窮想像,這也是公司前期快速收復失地的原因之一。

但公司好多業務,都是併購轉型的,同時給公司帶來的商譽,也是增加的,根據前期的排雷指標,商譽佔比淨資產達到30%左右了,這也是股價後續的擔憂之一,同時大股東的股權質押比例也達到70%,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好多資金,是謹慎的。

除了上述指標,繼續看公司的雲業務,根據IDC統計,齊心好視通,在2016-2017連續兩年國內雲視頻會議市場佔有率第一,但絕對數額不是很高,2017年市場佔有率13.9%。

並且公司中報給出三季報指引,下圖:

公司根據中標的大客戶訂單,銀澎雲智慧黨建、教育項目的逐步實施,預計 2018年三季度業績有較好的增長。取中位數字55%的話,三季度淨利潤也就1.5億左右,年化利潤也就2億多。

由於分業務淨利潤,我沒詳細算,只能根據利潤比例67%、32%算,所以把兩項業務分開估值,根據中報及三季報,B2B業務,18年也就8171萬*2*67%=1.1億,保守15倍估值的話,也就16.5億市值,雲業務估值,也是根據中報8171萬*2*32%=0.51萬,給予50倍估值的話,也就25億左右,兩項加起來,公司主營估值就41.5億左右,

我們再把貨幣資金16億加起來,也就57.5億左右,截止中午收盤,公司市值接近70多億市值,再繼續考慮非主營業務收入的話, 當前公司估值,其實沒有多大吸引力的,但考慮預收賬款的增加,及後續雲業務收入佔比持續提升,不排除有資金會博弈。

最後還有一點,上述估值方法,B2B估值我偏保守,雲業務的估值,也不一定正確,所以各位看看就可以,結合商譽,質押,我是持謹慎觀點,QX再回到15年的瘋狂,還是有難度,但公司值得持續跟蹤。

4、綜上,本篇分析,我主要想表達的意思,還是雲計算,並不是推薦QX,建議各位繼續重視,如果雲計算解決生產力,那麼上游的生產資料,也是確定的,盤面相關的個股,也是很霸氣,上週詳細彙總的IDC資料,後續也會發出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