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国友(枞阳左岗)

乡村 宋家二

静静地去欣赏一处风景,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一份幸福和恬淡。

宋家二,是一处坐落在横埠镇横溪河南边的小村庄。离横溪河不远不近,横溪河绕村而过。

我家住左岗,和老左散步时,经常习惯性地上横溪桥,沿着乡村道路,由宋家二外围转一圈就回来。路程不多不少,很合散步的路程,而且都是水泥路,还没有车辆干扰。

金秋十月 宋家二

上横溪河埂放眼望去,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尤其那宋家二,更是有着流水绕孤村的诗情和画意。可以说是相看两不厌,唯有宋家二。

横溪河畔的村庄,水源充足,水草丰茂,水塘自然也是不会少的。

西头进庄子的路旁,有一口长长的水塘。塘边只是生些蒲草、芦苇和小杂树,还有几棵有年头的老柳树。此时可谓是潦水尽而塘水清,平静的水面,在倒映着景物和塘边房影。犹如一幅宁静的图画,又自带一种飘逸的灵动。

而东头的水塘,则是两口相连的大荷塘,在这深秋的时节里,塘面上的荷叶,已在参差地垂落着。但依然密密地在布满了塘面,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打包着一份夏日的清香与美丽;又似在诉说着曾经的旖旎和风光,已经转化成了满塘莲藕的呈现。

和谐宋家二

一条很窄的老人行道,穿庄而过,令时光在素净悠长。我想当时这小村庄,应该是以这条人行道为中线,后来向两边发展而成的,才有了现在这样返璞归真的小村庄。

那庄内的房屋,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做的老瓦房。给人以松散而又有着舒适的感觉,有一种交错和谐的古韵美。房屋也有楼房,有青砖上顶的,有全打毛沙的,看上去都是很结实的那种,令人回味无穷。

雨痕和水迹从屋沿边垂下来,印在了外墙的毛沙上。又仿佛是一幅幅朦胧写意的水墨画,在装饰着墙面,在书写着岁月的沧桑。故事的情节一如既往,村庄的走向依旧是不动声色的庸常。

田园宋家二

也有新建的现代式样的小洋楼,大慨是庄内无处发展,小车无路进到庄子里的原因,新建的楼房都在小庄子的外沿。各家门前都有小院和出场地,出入方便。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从外地回家,有的带有小车,就停在庄头的场地上,也给宋家二带回了外面新的故事。

我们总是以为最美的风景,离我们很远,甚至在追逐的未来,才有可能得到。

其实,我要说世上的最美的风景,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有了心灵感应,然后就能发现它。并且会觉得它温馨,觉得它百看不厌。

硕果累累宋家二

在这深秋的季节里,庄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那些高低不一的果树上,是都已在挂满了果子的。我们有时也进庄子里四下走走,看庄户人家在树影里,看红的石榴和柿子,看青皮的柚子和橘子,看黄皮的香圆,看老桂花树开花,看老椿树参天……

我们也看农家门前晒的谷物,看屋沿下挂着的玉米和辣椒,看墙角边的菊花和其它花草,看鸡在鸣狗在叫。有时也到一家门前坐坐,逗逗小孩,和老人聊几句。问些不关痛痒的话,或顺着话题谈谈日月,说说年成。

我们感受着这目遇成色,耳得为声,心思为情。感受着这不争不抢,浅笑和安然。这是在剪一段安稳的时光,在接受着岁月静好地打赏。

我们心底无事,可以说是天天一路走过去。只是看累了眼,却怡了心,觉得也是一种境界。仿佛自己是文人诗人,时常有要把它写出来才好地冲动。

宋家二 秋收

出了庄子,自然又是一番景象。田园的风光,四时都是很耐看的。而我和老左还是更喜爱这深秋,它不张扬,只是在静静地铺陈着春华过后的秋实。

庄外的农田里,那成熟了的稻子,黄黄的融成了一片向四野荡开,熟悉的空气里,柔和着稻谷的清香。田园上的几处树影,似断还续地在连成了林带,把收获的风景隔成了远近不同的层次。在天高云淡的背景下,显得是更加迷人入画。

今天,我们回来,上了横溪河埂,没有风,只见水面静影沉璧,有几只白鹭在它的上空,静静地飘荡着,是那么的优雅。埂旁的树上偶有一片黄叶悠悠地在落下,水边的蓼花和水草生在一起。似乎甘心地在做着水草,在谦虚地开着粉红色的条子花。

这蓼花,如同宋家二不能算景区一样,谁能告诉我,那它到底还算不算花呢?

​作者简介:胡国友 退休职工,现居枞阳左岗,在家带孙子,乐享天伦。

责任编辑:枞川文汇(封面图片来源东方IC网,版权所有)

图文原创,转载请保留作者及出处,违者必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