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此次訪問清朝的目的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想進行兩國貿易,爲了顯示誠意,喬治三世還親自寫了國書給英國使臣帶來,而我國翻譯官帶着情緒將國書內容翻譯的很卑微,像是在拍乾隆的馬屁一般,這讓乾隆誤會了喬治三世的意思,並沒有把對方放在平等的位置看待,甚至有看不起對方的意思。而聖旨被喬治三世看時,這位英國統治者笑得前俯後仰,聖旨中大概是說大清幅員遼闊,任何資源應有盡有,不需要與對方通商,這也就是在拒絕了對方的意思,此外還寫道若對清朝物件感興趣,乾隆皇帝可以親賜一些給對方,並且清朝不要求對方國家進貢,有敬仰大清的心就夠了。

古代文武百官在向一國之君請願時,一般會使用奏摺進行上奏,而皇帝下達命令或者傳達意願都會使用聖旨,聽令者鮮有抗旨的情況,因爲惹得皇帝不高興會被殺頭,聖旨可以說是我國皇帝至高身份的一種體現,在王朝與附屬國境內也是如此,讓人意外的是英國到現在還存有一道聖旨,是乾隆寫給喬治三世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據記載,清朝前期國家處於非常繁盛時期,在康熙與雍正的打理之下國泰民安,繁榮富強,這種狀況到乾隆時期也存在,並且達到了繁盛的高潮。

事實上乾隆上位沒多久清朝與西方的差距就開始了,當時的清朝還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依然實行文字獄,而西方早就開始工業革命了,這樣一對比雙方都不在同於水平。不過清朝地大物博,列強想打開這個市場,於是英國就藉着乾隆過壽之時,派使團到訪清朝,並且帶了一些特產與工業革命的產物,不過在面見乾隆時,因爲兩國禮儀文化的差別,英國人沒有向乾隆下跪,這讓一國之君不高興了,所以清朝政府降低了對英國來使的待遇。

此外,面對英國使臣從國內帶來的禮物,清政府將其直接放在國庫,沒興趣查看,這其實是對對方的不尊重與蔑視。英國此次訪問清朝的目的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想進行兩國貿易,爲了顯示誠意,喬治三世還親自寫了國書給英國使臣帶來,而我國翻譯官帶着情緒將國書內容翻譯的很卑微,像是在拍乾隆的馬屁一般,這讓乾隆誤會了喬治三世的意思,並沒有把對方放在平等的位置看待,甚至有看不起對方的意思。

英國想與清朝通商的意思沒有正確傳達,對方的訪問以失敗告終,封建的清朝還非常傲嬌地給對方帶回去一道聖旨,就是英國現在還保存着那道聖旨。而聖旨被喬治三世看時,這位英國統治者笑得前俯後仰,聖旨中大概是說大清幅員遼闊,任何資源應有盡有,不需要與對方通商,這也就是在拒絕了對方的意思,此外還寫道若對清朝物件感興趣,乾隆皇帝可以親賜一些給對方,並且清朝不要求對方國家進貢,有敬仰大清的心就夠了。乾隆說出這樣的話,難怪喬治三世笑成那副德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