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雖有光緒皇帝,但掌權者其實是慈禧,無能的太后任憑西方列強的欺負,把國家大好河山“送”給他國,那麼如果換成光緒皇帝,國家會有救嗎?分析認爲結果也是大同小異,光緒若生在和平年代倒是可能成爲明君,但清末時代背景太過複雜,他也是有心無力。光緒是想讓國家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光緒皇帝並不被老臣認可,從而出現內亂,比如袁世凱就不可能聽光緒的安排,因爲當時其手握重要兵權,若是沒有慈禧的話,怕是壓不住袁世凱。

據悉,戊戌變法是以光緒爲首的變法派堅持的運動,不過慈禧並不支持,這也成爲變法運動的最大阻礙,爲了讓國家往好的方向發展,光緒派袁世凱負責解決慈禧,結果袁世凱表裏不一,把光緒的陰謀告訴給了別人,這種舉動反映出袁世凱根本不會聽光緒的話,否則也不會一直不殺慈禧,也就是說當時除了慈禧之外,袁世凱誰的話都不會聽。

更有分析認爲,光緒手握大權之後一定會將朝中老臣換掉,換上信得過的維新派官員,不過袁世凱是動不得的,他依然會掌握國家兵權,但由於袁世凱不願臣服於光緒,所以其很可能會用兵權來謀朝篡位,而後袁世凱就是清朝的皇帝了。這樣看來光緒確實鎮不住袁世凱,最重要的是維新派大臣根本不懂兵事,用什麼鬥袁世凱。如果光緒能再有魄力一些,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但他選擇“忍辱負重”,連慈禧的命令都不敢違抗,這就說明光緒皇帝是沒有魄力的,這樣又怎麼能保證國家穩定?

光緒皇帝不僅自己沒魄力,也沒有有能力的下屬,原本以爲袁世凱是可用之人,沒想到最後發現慈禧纔是袁世凱的主子。不過光緒有個可贊之處,就是對待戰爭的態度非常強硬,如果是光緒執政,他可能會選擇與西方列強開戰,而不是軟弱退讓,不過這種方式也不一定會讓清朝脫離困境,因爲清朝末期已經奄奄一息,封建腐敗太嚴重,應該說誰都沒能耐救,滅亡是必定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