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門源回族自治縣麻蓮草業公司,工人們正忙着將鮮草加工並裝袋包裝。據介紹,2015年,實行“糧改飼”後,當地農民馬吉貴投身草產業,自己購置種植和加工機械,租賃土地,成立麻蓮草業公司,開始飼草的種植和加工銷售。公司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得到麻蓮鄉扶貧資金500萬元,不斷做大做強企業,每年按500萬元扶貧資金的6%爲麻蓮鄉209戶(貧困人口80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30萬元,每戶分紅1435元。今年公司鼓勵、引導和支持200戶貧困戶種植飼草,並簽訂了收購價爲每噸360元(高出市場價40元)的青飼草收購協議,使戶均增收4171元,爲推進麻蓮鄉精準扶貧工作做出積極貢獻。圖爲現代化的公司廠區。本報記者 官羣 丁玉梅 攝

作者:官羣 丁玉梅 來源:青海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