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

哈佛終身教授學術造假被證實,哈佛大學撤回了其31篇學術論文,整個醫學界爲之震驚!

這意味着,無數研究人員多年來的研究瞬間化爲泡影......

(圖源:紐約時報)

Piero Anversa教授,幹細胞領域數一數二的專家,也是心肌再生領域的頂級學者。他的研究“心肌幹細胞修復心臟”在醫學界很有名氣,無數研究人員投入到這一研究中,心肌幹細胞也是所有患者最大的希望。

然而,這項研究可能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騙局......

據紐約時報報道,哈佛終身教授Piero Anversa存在學術造假,他所說的心肌幹細胞,可能根本不存在。

當有人提出質疑的聲音,他告知別人是“實驗方法出現問題”...

在10月15日,哈佛醫學院撤銷了31篇心肌幹細胞方面的論文,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如此嚴重的撤稿。

(圖源: Getty Images)

這對於心肌再生領域有着毀滅性的打擊,所有研究人員浪費的人力財力瞬間化爲泡影,所有抱有希望的患者瞬間失去了希望,在這一領域的學生將面臨重新選擇專業...

最關鍵的,是那些努力做研究的人,從最一開始就走了錯誤的方向。

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己對於此事的看法:“絕對權威,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可怕的。”

(圖源:微博)

哈佛終身教授學術造假,不管是醫學還是教育都受到很大影響。教育曾被認爲是在培養社會的良心,但在今天,它卻成爲了滋生苟且、經營私利的源頭。

不僅是在哈佛,在中國同樣存在學術造假。中國高校的韓春雨教授就被人指出論文抄襲、造假、代筆......

(圖源:微博)

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 · 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研究,這項研究受到了外國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堪稱是“諾獎級”的研究成果。

韓春雨團隊的研究方向是基因編輯技術,他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根據研究顯示,這種技術可以克服以往基因編輯的缺點,能在 37 ℃常溫下對細胞內的基因進行敲除、插入等改造工作,具有廣泛的前景。

總之,這個論文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韓春雨團隊發表在《自然》雜誌的論文題目)

一夜成名後,韓春雨被樹立成爲了學術界的榜樣:實驗經費一直緊張,拖欠試劑公司30多萬元,在今年3月前往浙江大學的時候才第一次坐上了飛機。

但是,他本人並沒有任何的留學經歷,畢業後在河北科技大學一個2本大學任教,幾乎沒有任何的頭銜和光環,卻一直在科研領域默默耕耘。

極度艱苦的科研環境和舉世注目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令該領域的很多知名教授感到慚愧。

當時,屠呦呦還未獲得諾獎,韓春雨一度被擁上學術界的神壇。論文發表後,講座交流不斷,企業投資者踏破了門檻,各種榮譽接踵而來

但另一種質疑的聲音出現了:爲什麼我的科研團隊無法複製出韓教授的實驗結果呢?

隨着研究的深入瞭解,國內外很多團隊都想要複製韓春雨的實驗,但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實驗結果不可重複!

在學術交流會議中,曾有教授詢問韓春雨實驗失敗的原因,得到的回覆一律是:在實驗過程中,細胞受到了污染

但是如何能夠避免細胞受到污染,韓教授並沒有告訴他方法

《自然 · 生物技術》期刊在收到了多名專家質疑之後,曾讓韓春雨團隊補充提交新版的實驗流程,如何防止細胞污染等要求。但是,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研究機構宣稱成功作出了實驗

(韓春雨在《自然》的論文頁面)

並且,身處學術造假輿論的韓春雨始終拒絕提供團隊的“原始實驗數據”,並反覆聲稱在自己的實驗室中這個實驗的成功率在90%以上

這就是說:做不出來,你怪我咯?

2017年8月2日,韓春雨決定主動撤銷他在《自然 · 生物技術》上發表的爭議文章

(韓春雨撤稿頁面)

但是,浪費了別人那麼多時間和資源用一年的時間,重複本就無法完成的實驗引起了學術界的憤怒。

10月10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科研院所的 13 位課題組負責人實名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有關 NgAgo 的實驗。

他們希望能夠啓動正式的調查方案,直接介入到韓春雨的團隊中。河北科技大學不堪重壓,終於準備啓動學術調查,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令人失望。

河北科技大學最後的答覆——《學校公佈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全文一共才528個字!

(河北科技大學官網)

調查結果僅35個字:撤稿論文已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主觀造假?難道還有客觀造假的說法嗎?

河北科技大學還要幫韓春雨遮掩到什麼時候,據瞭解,韓春雨在事後並未受到任何處罰,學校只是象徵性的收回了論文發表後給他的一系列榮譽和績效獎金

有網友稱:論文造假的成本也太低了吧!

幾年前,臺灣曾報道過一起“教育部部長”僅上任一週就辭職的新聞,原因就在於該名部長(蔣偉寧)捲入到一起學者僞造論文的風波中。

(蔣偉寧)

如果按照今天我們處理韓春雨的標準來看,這簡直都算不得一則新聞。

在臺灣,一般學術出版單位主要以“同行審查”的方法來選擇與篩選所投送的稿件錄取與否,並且判定是否獲得獎金或者其他的學術資源。

“同行審查”成爲了臺灣學術界普遍存在的現象,蔣偉寧曾經多次作爲學者陳震的評審,並且有5篇共同作者的文章。

但是,陳震後來被發現涉嫌論文抄襲,蔣偉寧稱:

“自己從來沒有審查過陳震的論文,並且和他根本不認識,連見都沒見過。”

但是,在學界的重壓之下,僅上任一個禮拜的教育部部長,不得不引咎辭職。

(圖源:網易新聞)

因爲在臺灣論文抄襲代表着一個人品行不端,不能夠輕易相信和委任重要職位,即是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像是“涉嫌抄襲”這樣的事情,都會使得一個人名譽掃地。

在向來嚴謹的日本,學術上的名譽和尊嚴和生命一樣重要......

2014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小保方晴子涉嫌學術造假,兩位導師,一位是諾貝爾獎得主,另一位是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前者隱退辭職,後者在家中自縊身亡

這件事情和韓春雨的抄襲門十分相似:都是無法證明結論的真確性,但是受到的處罰卻是天壤之別。

晴子在《自然》雜誌刊發的論文提出,利用酸浴(把細胞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和擠壓等方法可以更爲簡便地培養出多能細胞,即STAP細胞。這個發現也是“諾獎級”的,甚至學界有人稱她或許是下一屆諾獎的得主

但沒過多久,衆多國際科研人員稱病沒辦法培育出STAP細胞,小保方晴子的論文存在諸多疑點,導師瓦坎蒂和笹井芳樹都在文章作者署名中。

(小保方晴子)

事情發生後,小保方晴子便被早稻田大學實行24小時監控,要求重現全部實驗數據,但很可惜試驗並沒有成功。

在此期間,他的導師笹井芳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度入院接受治療。後來,說自己“精神疲憊,已到極限”,在家中自縊身亡。

笹井是英國科學家、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格登的再傳弟子,亦是日本再生醫學領域頂尖的科學家。

笹井在遺言中還對他的學生懷有信心:“這不是你的錯,請一定再現STAP細胞”

(小保方晴子的導師)

由於小保方晴子並沒有成功完成試驗,她的博士學位隨後被早稻田大學收回,等待她的會是漫長的自責和悔恨。

不要說學者,一個普普通通的手藝人都有着對藝術的追求和尊嚴。這是那些學術造假的人不會理解的.....

(圖源:statnews.com)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休息區的地板上,印着這樣一句話:

學術自由、思想自由、寸步不讓、抗爭到底

造假的哈佛終身教授也好,抄襲的韓春雨也好,作爲專家學者,如果連最基礎的道德都沒有,會給研究人員、學生帶來多大影響....

學術就像一座摩天大樓,如果摩天大樓的基石倒塌,整座大樓也會隨之毀滅。多麼無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