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有人说慈禧是一位励精图治、御敌于国外的政治家,相信所有人都会大跌眼镜,但是这个观点就是以客观著称的NHK纪录片得出的。

在这部为中国历史“恶女”正名的纪录片中,慈禧是贤妻、良母,也是为避免清朝沦为殖民地兢兢业业的英明政治家。慈禧能写绘画,无时无刻不身着华服,一顿饭上百道菜都成了她的正面佐证。是有理有据,还是强词夺理?正史、杂记都有答案。

慈禧作为中国历史上除了吕后、武则天以外最有权势的女性,她的日常生活、政治主张都差不多被扒烂了。一顿百余道菜、一天单吃饭就要花费200两白银,洗一次澡要用百条毛巾,内忧外患之际用千万余两白银大办寿宴,这才是我们印象中的慈禧。

但是NHK的纪录片中用十分清奇的角度,为慈禧的奢靡生活找到了理由:她华丽的服饰和奢靡的生活是为了在国家动荡之际,维持一国之母的尊严;清宫中悬挂慈禧题写的匾额多达65块,远超咸丰、同治和光绪44块的总和,说明她十分有才华;她囚禁毒杀光绪帝也是迫不得已,目的是为了防止光绪串通维新派将清朝变为列强殖民地。

纪录片中,《苍穹之昴》原作者认为,清朝能在列强称霸全球的情况下,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就是慈禧政治才能的最好证明。她穿着讲究的服饰、脚踩恨天高清朝高跟鞋,都说明她是一个十分注重帝国威严的人。

而事实真相如何?光绪帝和维新派通敌卖国了吗?他们攻讦的证据是光绪帝被囚禁前会见伊藤博文,维新派与欧洲传教士李提摩太交往过深。且不说清朝没有沦陷是无数实业家和开明势力的功劳,单就光绪、维新派和列强的关系来说,完全他们的病急乱投医。

在任时发动甲午战争的伊藤博文,于1898年卸任后以个人身份访问清朝。当时光绪帝已经下诏维新,但受到保守派的极大阻挠。维新派听说伊藤博文到访,就上书建议光绪帝召见他,以请教维新经验、甚至考虑聘请他为维新顾问。

对顽固派深恶痛绝和对列强抱有天真的幻想,其实是清末到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进步分子们的通病。

维新派此前还极力向光绪帝推销李提摩太提出的“将中国置于英国保护之下”,说白了就是想变成第二个印度,以借外国势力对抗慈禧太后等封建顽固派。在他们看来,阻碍革新的顽固派比沦为列强殖民地更可怕。

但与其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是为了防止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倒不如说她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戊戌变法前后进行了三个月有余,慈禧太后为什么偏偏在此时发动政变?答案是变法以来两派冲突积怨不断,在礼部六堂官事件和围园杀后两个导火索下,慈禧太后的先下手为强。

光绪帝为立威,越过慈禧太后的人事任免权,将礼部六名堂官全部免职,激化两派政权和军权之争。而谭嗣同等人谋划伪装入京刺杀慈禧,但是他们办事不牢,行动被提前泄密。慈禧太后便索性先下手为强,突然从颐和园回宫,囚禁了光绪、拘捕维新派。

维新派在变法前后对列强抱有幻想,以及编造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大办寿宴激起民愤,都为后世诟病。但因此就说慈禧贤妻良母、爱国爱民,显然荒谬至极。

负责撰写光绪帝起居录的恽毓鼎曾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皇帝卧病在床……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可见慈禧太后临死也是和光绪帝憋着一口气。

而2008年专家对光绪头发砷含量的研究报告,更是戳破了所谓“慈母”的荒谬说法,“帝后一日而亡”原来只是慈禧临死前想拉个垫背的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