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到五個月,20後就要出生了

對20後來說,目前的適婚人羣90後

中間像是隔着東非大裂谷那麼深的代溝

包括最近這代人還開創了結婚率的新低

和離婚率的輝煌……

“以前覺得一個人自由自在無牽無掛,也沒有對家庭尤其是孩子的負擔和責任,所以很享受單身的狀態。但長期一個人生活,現在覺得孤單了,想找個人一起生活,但又苦於交際圈太小,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隨着年齡的增加,單身人羣成了很尷尬的一個團體。很多人面對家人和親友的頻繁“催婚”,似乎感覺越來越難以應對。

在全國單身人羣最多的城市

杭州市穩居第六

在浙江省排名第一

某招聘平臺和某婚戀網站攜手發佈《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顯示,杭州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70.04%處於單身狀態。

在杭州的萬松書院相親公園特別是週末的時候,你總能看到老人們聚集,爲自己的大齡未婚兒女找對象。

但對於“結婚”這件事情

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

“我喜歡他/她,但我現在不想結婚”

“我沒有信心去維持一段穩定的婚姻關係”

“我還年輕,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

“結婚要買房、買車,我現在還沒有錢,先脫貧、再脫單”

……

無論何種原因,都顯示出

結婚生子不再着急

甚至都不是人生的必然選項

看看纔過去半個月的七夕節:

杭州共辦理結婚登記956對。蕭山區最多,有160對,其次爲餘杭123對。與去年七夕相比,數據減少了。去年七夕,杭州有1625對新人結婚登記,也是蕭山區最多,290對。

年初,杭州市民政局發佈的2018年度婚姻登記大數據中,去年結婚人數63810對,相比2017年減少了1823對,下降2.78%。而2014年,杭州結婚登記人數是72846對,比2018年多出9036對。

其實

不僅是杭州

不少省市的結婚率都在下降

近期來自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

2018年全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

2018年中國結婚率爲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2013年全國結婚率有9.9‰,2014年降低爲9.6‰,2015年爲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

圖片來源:民政部《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對外發布。《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比上年下降4.6%,結婚率爲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

新妹梳理了民政部近11年的相關統計數據發現:

以2013年爲分水嶺,自2008年到2018年,結婚對數成“倒U”型發展,從2008年的1098.3萬對逐年上升,到2013年達到1346.9萬對的頂點;自2013年後結婚對數開始逐年下降,並降至2018年的1013.9萬對。

而這11年的結婚率情況也基本與這一走勢相符。自2008年的8.27‰,逐年攀升至2013年的9.9‰,達到這一頂峯後,結婚率開始演繹“五連降”,降至2018年的7.3‰。而這一數據也成爲十一年的最低。

與此相反的是:

近幾年來,離婚率數據持續走高。《公報》數據顯示,2018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46.1萬對,比上年增長2.0%,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81.2萬對,法院判決、調解離婚64.9萬對。離婚率爲3.2‰,與上年持平。

其中,25~29歲年齡段的登記結婚人口最多,爲736.2萬人,在2018年總的結婚登記人口中佔到36.3%,其次是20~24歲年齡段,佔比爲21.5%。

圖片來源:民政部《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現在人們的生活成本比較高,生活壓力也很大,目前狀態就是“談不起戀愛,結不起婚,掙不到錢,談不起夢想”。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結婚率出現明顯地域差異的情況,即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爲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還有研究顯示,在經濟較發達的省份,房價越高,結婚率也就越低。

這樣的單身現狀背後

是新經濟的崛起

我國結婚率創十年新低的消息,讓新妹不禁想起前段時間的另一個熱門話題——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人。民政部的數據顯示, 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 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

隨着單身人口規模不斷擴大

單身經濟開始崛起

作爲單身羣體,由於沒有家庭壓力和負擔,在消費過程中完全以自我爲核心,消費動機基本都以自我需求爲導向,悅己型消費、性價比追求和顏值經濟等消費特性應運而生。

阿里巴巴發佈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鑑》顯示,中國的單身獨居羣體已經超過半億,且人口多分佈於高薪職業,其中金融、互聯網IT、教育位居前三,這說明大部分單身人羣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

寵物經濟作爲單身消費的代表,其所帶動的寵物主糧、零食、保健品、用品以及醫療產品市場都包含了巨大的消費潛力。

狗民網發佈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貓狗)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白皮書還顯示,養寵省市的繁榮程度也和獨居人口分佈最多的城市成正比。

單身女士小A說,“即便養寵物又累又費錢,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在養,其實不是貓狗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離不開它們。”

迷你KTV也是單身一族排遣寂寞的“良藥”。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迷你KTV市場規模增至35.2億元,其中單身人羣佔比高達35.6%。在傳統KTV市場疲軟的背景下,迷你KTV正是抓住了孤單經濟和碎片化消費的需求。

外賣、便利店更受親睞。中餐準備起來耗時耗力,單身族退而求其次,漸漸對外賣產生穩固粘性,美團的訂單中的65%來自單身客戶。線下便利店因爲靠近社區、能更方便消費者找到自己所需商品等因素擠佔傳統大賣場,便利店五年複合增速達到12.8%,成爲單身青年羣體新的購物渠道。

陌生人社交用戶規模從2015年的4.08億攀升到了2018年的5.92億人。交友軟件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

除了寵物經濟和迷你KTV,孤獨經濟還出現在現代社會中的方方面面,一人食餐廳、膠囊酒店,一人旅行等喫住行的孤單消費都應運而生。

市場的走向,也代表着社會的變化

無論是單身還是成家

是熱戀還是剛分手

看着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在好好安排着自己的生活

新妹也覺得很開心

至於結婚率一降再降的現狀,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沒有必要過度擔心。無論是晚婚還是不婚,都是年輕人從自身實際出發作出的選擇,希望社會能夠給予尊重,給年輕人更多選擇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