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也日益增多。但因控制不佳、發現不及時等因素,造成視網膜病變和腎臟功能嚴重受損,最終需要洗腎(透析)且接受胰島素治療。近日有患者前來就醫,查診後發現因長期高血糖,誘使支配胃蠕動的內臟自主神經受損,兩年多來反覆出現飯後嘔吐、嚴重腹脹等症狀,甚至四度住院。後經胃核醫學影像檢查,發現患者胃的排空半衰期長達219分鐘,且排空率只有14 %,確診爲胃輕癱綜合徵。

內視鏡治療胃輕癱 術後第四天已順利出院

收治該名患者的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指出,考慮到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加上營養狀況差,決定採用由口腔進入的內視鏡幽門肌肉切開術;患者術後第二天已能自主進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及副作用。後經檢查,目前胃排空半衰期改善至156分鐘,術後第四天已順利出院。

罹患胃輕癱 恐有嚴重乾嘔等症狀

胃輕癱主要的症狀時:胃部和十二指腸在沒有阻塞下,胃的排空收縮功能因爲疾病而發生異常,伴隨胃的出口幽門括約肌痙攣收縮,造成食物排空時間延長。患者會出現上腹脹痛、食慾降低或嚴重乾嘔等症狀,包括外科手術後、中樞神經疾病、內分泌疾病、發炎性疾病、藥物等都可能誘發胃輕癱。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易出現胃輕癱症狀

胃輕癱綜合徵盛行率約3%,其中約30%至50%的糖尿病患者會有胃輕癱的症狀,其患病主要和糖尿病造成慢性自主神經病變或高血糖有關。醫師指出,治療上除了先調整飲食解構和烹飪方式外,同時應給予促腸胃蠕動藥物,若仍未改善,則建議接受侵入性外科手術,或胃幽門肌肉切開術,甚至需做胃繞道手術來加速胃的食物排空。

內視鏡治療胃輕癱 緩解率可達80%

內視鏡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在外科處理的疾病,可經口或肛門來做體表無傷口的微創治療; 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治療胃輕癱,根據醫學研究證實術後對症狀緩解率可達70%至80%,併發症的發生率也低於10%。目前國內首創利用經口內視鏡幽門肌肉切開術,治療難治性胃輕癱,創下第一個成功案例,可望未來能幫助更多需要的病人。

溫馨提示

經常生病,總要請假往醫院跑?

現“2元”起就可線上問遍全三甲主治醫師,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馬上挑選你的專屬醫生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