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由一位seo運營自述而引發的對職場焦慮的思考,希望能給你啓發。

這是一篇由一位seo運營自述而引發的對職場焦慮的思考,希望能給你啓發。

距上一篇文章的輸出已經過去差不多20天的時間了,這段時間因爲個人的一些事情稍微耽擱了會,期間有不少職場人士加我好友,就上篇文章分銷的主題進行了交流,十分感謝。不過,在衆多消息中,一位seo運營的自述吸引了我,畢竟自己以前也算同行,經過三天的間斷性寫作,完成了你現在正在看的這篇文章。

這位seo運營的自述節選:

“你好,筆生,無意間在其它公衆號上看到你的文章,加上之前在其它運營羣裏也看到你經常發言交流,想和你溝通學習一下。

我現在在一家醫療公司任職seo主管,到目前爲止,我實際工作了差不多有5年時間了,先後任職過4家公司,從事的都是seo工作,基本沒跳出這個框,之前公司安排過內競運營主管崗,但擔心自己不能勝任也就放棄了這個機會,可以說一直在圍繞着這個打轉。

不過,我深深覺得現在seo不像以前那麼喫香了,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畢竟百度也在走下坡路,原來搜索引擎中心化的功能也被弱化了,越來越多的流量入口被分散。所以我就感覺現在做事情特別沒勁,有種鬱郁不得志的感覺,我也在學習,專升本也拿到了,也看運營,產品的書籍,但是感覺自己看的越多,自己越不懂。看着身邊的朋友和朋友圈,月薪一萬+,到處旅遊到處嗨,生活不要太滋潤,再回頭看看自己還拿着月薪五六千的薪資,真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想過換個職場,比如說去考個公務員,在體制裏面混混算了,畢竟都快30歲了,中年油膩男一枚了,但又不甘心;我也想過轉行運營,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在徵得這位seo運營小夥伴的同意之後,我將他的原話羅列了出來,基於隱私的考慮,部分信息我做了刪除處理。

其實,這篇自述暴露出來的是職場焦慮下的不安,緊張,思考,憤怒,而這位seo運營小夥伴其實是千千萬萬職場中焦慮人士的一個縮影。

在自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位仁兄職場焦慮的3種典型表現。

比如說跳槽也許會更好。5年時間供職過4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的工作年限在1年左右。跳槽頻繁其實是職場焦慮最典型的表現,無論是對於剛畢業的應屆生還是對於職場老鳥而言,理由很簡單,應屆生職場小白學不到東西,找不到方向,職場老鳥勤勤懇懇工作數年得不到加薪,沒有受到重用,老闆給的大餅遲遲得不到兌現。於是,越想越跳槽。

比如說缺乏自信,內競其實是一種較低成本的換崗位、換職能的機會,但擔心能力問題白白錯失。自我能力與崗位要求的不對等往往也是焦慮易生的狀態。因爲膽怯機會白白贈與他人,他人信手拈來做出成績,又在逼逼自己應該也可以,原本同一起跑線,現在卻眼巴巴看着別人升值加薪,焦慮在所難免。

比如說爲什麼別人過得那麼瀟灑,看到朋友生活很滋潤,就覺得別人的工作真好,錢好賺還不累。人總喜歡跟自己認識的人而非陌生人比較,看到朋友升職加薪了,看到朋友事業愛情都美滿了,除了獻上無力的祝福之外,內心的羨慕和焦慮感估計也就自己能體會了。

一、爲什麼會有職場焦慮?

也許很多人會回答,還不是因爲你窮。的確,經濟因素是造成大多數人職場焦慮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因素。

造成職場焦慮的因素其實由兩個公式來決定:

(1)機會成本>收入/晉升

(2)職場供給>市場需求

首先,來看看機會成本和收入。

機會成本是一個經濟學範疇的名詞。我們都知道,在職場中,一旦我們做出了某一個選擇,也就意味着我們需要放棄其它的職場機會(這裏不考慮兼職的存在),而你所放棄的其實就是職場選擇中承擔的機會成本。

比如說你放棄了某一個高薪的機會反而選擇穩定的體制生活,當你看到別人會所嫩模的時候,你焦慮了。

比如說你在某家公司辛辛苦苦賣力工作數幾年,起早貪黑,希望哪天公司上市了自己一夜暴富,拒絕精英獵頭的推薦,但心裏又忐忑,你焦慮了。

比如說你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捨得花錢來提升自己,希望自己哪天可以有一個平臺大展拳腳,回頭看一眼所在公司和老闆的尿性,你焦慮了。

其次,來說說職場供給和市場需求。

職場實際上也是一個市場經濟,但其實這裏面的需求和供給往往是失衡的。

任何一家企業其人員結構都是金字塔結構,越往上走機會越少,位子越稀有,但是隻要是職場中稍微有點“野心”的人,都希望金字塔塔尖或是中上層有自己的位置,或是出於經濟的考慮,或是自我成就的初衷。人多票少,自己何時纔有這張船票呢?

再者,隨着職場人士年齡的增長,其性價比往往是下降的,這與企業本身的初衷是背離的,你渴望穩定,有長期的收入,企業希望年輕,永遠保持高效率,一系列的衝突讓你不得不考慮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越思考,越焦慮,越焦慮,越思考。

二、有職場焦慮正常嗎?

正常。

通常有職場焦慮的人往往有這些狀態:

漸漸地對自己的工作尤其是特別熟悉的板塊糊弄,覺得沒勁且特別煩,反而陌生領域扎頭猛學;

沒事就打開招聘網站看一看,發現與現在同崗位但是薪資高出不少的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工作之外開始特別尋求外快收入,希望以此來彌補自己“本該有”的那一份薪資;

晚上不到12點基本睡不着,關燈後閉眼還在想着路怎麼走才能讓自己還掉車貸房貸之後還能瀟灑的活着;

……

據相關數據顯示,職場上越年輕越焦慮,最焦慮的是90後(佔比54%)和80後(佔比50%)。85%的90後受訪者表示他們有“加班焦慮”,61%有“晉升焦慮”,57%有“消費焦慮”,47%有“學習焦慮”,45%有“晚睡焦慮”。35歲左右的職場人正面臨三重職場壓力——職場滯漲、年齡恐慌、生活無力。(該部分數據來源於權威機構統計)

有職場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有,說明你對自己的職場生涯,生活規劃有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你應該慶幸,因爲你感受到了危機感,而這種危機感往往會幫助你在職場中做出判斷和選擇。

如果沒有,那就可以關閉這篇文章了,當我什麼都沒說。

三、職場焦慮該如何破局?

我們首先針對上面提及的seo運營自述得到的3種典型職場焦慮典型表現給出答案:

1、跳槽也許會更好?

這也許是一個薪資主導的問題,但實際上更多的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對於初入職場或者進入職場工作過兩三年甚至四五年的人來說,之所以焦慮最大的問題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爲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想走什麼路,對自己未來也就沒有一個相對可行的規劃和方案,於是頻頻選擇跳槽去試錯,但往往到新環境之後才發現:工作沒意思,環境不滿意,領導不nice……。於是陷入焦慮的循環狀態,由此飯喫不好,覺睡不好,安排給自己的工作也就敷衍了事而已。

你有焦慮未來的思考,這很不錯,但你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焦慮本身,想的太多但實際付出的行動卻往往停留在嘴上,把時間焦慮在未來思考上,不如着眼於當下或者近幾年,適當的給自己也定一個五年計劃。

這位seo運營小夥伴焦慮到seo在走下坡路,每日工作重複沒意思,正確的做法還是應該在把手頭工作做好的基礎之上,騰出手來去嘗試新的東西,就像他自己所想轉運營,從現在,去了解付費推廣,渠道管理,內容策劃,BD商務,活動策劃,數據運營,與此同時,抓住工作機遇去嘗試,去總結。每天一點點的小成就都會讓你的焦慮感指數下降不少。

2、缺乏自信怎麼辦?

其實,這歸根到底還是個人能力暫時無法匹配工作需求問題。互聯網人相對於傳統技術人員最大的強處是在造理念,談模式,但是往往落地下來才發現自己的能力遠遠沒有達到需求,能力的不匹配與自己夢想着的“看報就年薪幾十萬”的夢想背道而馳。

這種焦慮表現應該說也來自不滿足,不過自己的需求滿足難道還能靠別人幫你搞定麼?你的期望,你的未來生活,終究還是要靠你自己。所以,就現在,如果你覺得某一份工作暫時做不到或做不好,比如你完成不了一份有效的活動策劃,你寫不出來令衆人滿意的文案,你做的數據統計連你自己都看不下去,你無法很好的與甲方爸爸溝通並最終完成協議的達成,你做的廣告投入產出比讓你簡直就是在浪費錢……花點錢,花點時間投資自己。

如果你想升職了,你想3年到經理,5年到總監,那就招聘網站打開看看這些崗位的職責和要求是什麼,然後對比一下現在自己的能力,去配套發展。

3、爲什麼別人過得比你好?

不少人的焦慮其實更多的來自於外在的環境,不是陌生人,而是自己的朋友圈,因爲他們的生活細節你能隨時看到,聽到,體會到。比如說當你還在城市中尋求有房可租的時候,朋友們卻曬出了自己的拿房鑰匙,馬上就要成爲這個城市真正的主人翁了;當你還在公司苦苦加班改方案、出內容、寫策劃的時候,朋友圈卻已經充斥了各種美食,曬禮物秀孩子;當你看着自己每月工資條到手5000的數字,朋友們卻混的有聲有色,月入10000+,外加剛買了一輛車。

爲什麼別人過得比你好?這裏排除掉家庭本身底子的因素,就單純從個人工作而言,你羨慕別人的工作和生活,但如果真心換個個,你做得來麼?你羨慕導遊可以整天飛來飛去到處旅遊,還有錢賺,但當你到夏季外面40度高溫自己吹着空調上着班,導遊卻吼着乾燥的嗓子頂着烈日帶團,你會在心裏默默道一句“是不是傻”。

人,總喜歡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互相羨慕。

那究竟職場焦慮該如何破局?認知自己,職場發展。

認知自己。

要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在什麼段位,哪些是你的優勢,哪些是你所欠缺的。通常,人們在焦慮的時候往往會喪失一定的理智,恨不得我要做這個我要做那個,思維解放固然好,但太過往往會讓自己陷入一個思維大坑,最終結果可想而知,什麼都想做好卻又做不好反而讓自己更沒有信心,更爲自己感到着急和焦慮。此時,你就需要結合自身的條件以及自身的想法,並根據職場行情反饋過來的需求訊息,有針對性地去提升自己。

這裏需要提醒一點的就是“哪裏給錢多就去哪裏”的認知坑。的確,職場焦慮的很大一部分因素來源於經濟因素,薪資太低,開銷太大,入不敷出。但這種職場認知往往不利於以後的職場發展,也許短期內你尋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但請捫心自問一下,你有多少能耐能夠一直佔據着這個位置,一旦能力與收入不對等,要麼老闆眼拙了,要麼就等着被幹掉。

當然了,如果着實在職場迷茫期或者試錯期間有增加收入的需求,不妨去做一些兼職,將自己擅長的地方變現,再將變現的資本投給自己,有效循環。就像上面的seo運營,5年的經驗我覺得出具一份完美的seo落地方案是沒有問題的,去網上找企業訴求,畢竟現在一份靠譜的seo方案賣個大幾千甚至過萬還是ok的。或技術,或美工,或競價,或設計,或產品,或推廣,或編輯,泛互聯網幾乎所有的崗位都可以尋求兼職變現。

職場發展。

在職場就要尋求發展,但這裏的發展不單單就是收入上的增加,還有職場發展機會。

進入職場之後,任何人在經過幾年的工作之後,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瓶頸狀態:工作時間年限變長了,年齡也見長了,薪資經過一段提升之後漸漸地也停滯了,自己有點害怕競爭被淘汰了,職場發展途徑變窄了,發展速度迅速下降了。

此刻,你就要分析,是你自己的原因還是企業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那就重新拾起當年奮鬥的狀態,去學習,去自我提升,去市場調研,去針對發展(當然了,你如果就嚮往穩定的生活,當我沒說);如果是公司的原因,那就請考慮下換一個新平臺了,而選擇新平臺的標準可能更多的不是看薪資,而是發展機會,如果僅僅就盯着工資收入,則可能在職場上喫不少苦,甚至迷失方向。在當下企業如果缺少發展機會,那就尋找更爲合適的平臺,給你足夠支持,給你足夠權限,給你足夠舞臺。

好了,上面就是我就這位seo運營小夥伴自述寫的一些話,就當是對職場焦慮的思考吧。

其實,造成職場焦慮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有些還太過細節,有的人上班路途遠會焦慮,遇到一個脾氣不好的上司會焦慮,工作動不動改來改去會焦慮,職場學習新的技能會焦慮,等等,實在太多,不便贅述。不過根據“機會成本>收入/晉升”以及“職場供給>市場需求”,我們可以得出焦慮的主因是什麼,從而認知自己,尋求職場發展。

最後,贈送自己和那些所有職場焦慮的人一句話: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

(完)

2019年8月22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