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外十指相扣很恩愛,在家卻對老公手打腳踹、又抓又咬!這位妻子怎麼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周炯主任和記者講述了一個她近段時間以來一直在跟進治療的故事:一位77歲的阿姨,因爲無端懷疑81歲老伴對婚姻不忠,經常對老伴實施家暴——不是手打腳踹,就是動嘴咬。在長達一年的“迫害”下,老伴身上傷痕累累,終於因爲不堪折磨,冠心病發作住進了醫院。

頻繁打罵家人,老伴身上傷痕累累

今年6月,周炯的診室來了兩個中年人,他們是替77歲的母親問診的。坐下後,兩個人向周炯講述了過去一年來母親的“暴行”。

 “我媽媽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無端懷疑我爸和他年輕時的前女友有不正當的關係。都結婚將近半輩子了,突然出現這樣的‘指控’,我爸連連搖頭否認,可媽媽就是不相信。

剛開始是隔幾天衝我爸吵,之後吵得次數頻繁起來,最後開始動手。”老人的兒子說。

作爲子女,他們知道原本性情溫和、知書達理、退休前是教師的母親不會無故變成今天這樣。

看着母親對父親動手次數越來越多,他們在今年4月帶她去了醫院。顱腦磁共振結果顯示,母親右腦退行性萎縮,左腦缺血性改變。

“精神科也看過了,儘管喫了藥,可依然沒有什麼效果。”老人的女兒對周炯說,“我們勸她的時候,她就連我們一起罵,哭天哭地地說我們不理解她。我們如果批評她,她就對父親鬧騰得更加厲害。

如果父親不理她,她就要抓他、咬他,可憐的父親身上傷痕累累,舊傷沒好新傷又出來了。如果父親解釋,力證清白,他就讓年邁的父親跪下來、寫保證書。”

除了打老伴,子女也成了出氣筒。原本,家裏人對母親的“暴行”並不知曉,小女兒知道父親常常“受虐”後,就告訴了哥哥姐姐,希望大家可以羣策羣力解決問題。

這下,母親便把小女兒視爲“眼中釘”,也動手打了起來。

阿姨被診斷爲額顳葉癡呆

 “我媽除了在涉及這件事時會異常暴力,其他時候和場合都很正常,待人接物也沒有問題。周醫生,我們提前先跟您把我媽的症狀描述一下,並約了您下週的專家號,您看到她的時候,千萬不要觸及引發她‘爆炸’的導火索。”老人的女兒說。

有了兩位子女的“預告”,周炯對阿姨的病有了判斷——額顳葉癡呆症。

時間很快到了老人面診的那一天,在避開了“敏感”話題不談後,周炯對老人的其他情況作了一些瞭解,並給她開了藥物。

在服用了一段時間後,今年7月初,周炯收到子女發來的信息:打人的情況收斂了不少,帶老兩口出去玩時,母親手緊握着父親,但仍然會時不時碎碎念。

不是所有的癡呆症患者都會表現爲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精神行爲異常、交流困難、行爲怪誕暴力也是癡呆症的一種表現。” 

周炯告訴時報記者,導致阿姨產生髮狂、暴力行爲的原因是“嫉妒妄想”,額顳葉癡呆就是幕後的罪魁禍首。

在查詢相關資料後記者瞭解到,“額顳葉癡呆症”是指中老年患者緩慢出現人格改變、言語障礙及行爲異常的癡呆綜合徵,神經影像學顯示額顳葉萎縮。

簡單說,就是人隨着衰老,腦部發生退行性改變,產生毒性蛋白。這種退變發生在額顳葉,就會導致額顳葉癡呆。”周炯說。

發現癡呆徵兆別拖着,越早看越好

關於癡呆,很多讀者只聽說過 “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老年癡呆症。

但事實上,癡呆的分類非常多,還包括血管性癡呆、路易氏小體癡呆、混合型癡呆、額顳葉癡呆、梅毒性癡呆、外傷性癡呆、一氧化碳中毒癡呆等,多達幾十種。

“文化教育程度、學習能力、社交能力、運動能力等因素都跟癡呆的發病有關,也就是說,早年受到的教育程度高,晚年發生癡呆的概率會降低。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運動、社交、學習的更多,未來得癡呆的可能性會變小。

網絡圖

周炯向記者列舉了一系列癡呆症風險因素,除了文化程度、基因因素外,肥胖、高血壓、聽力下降、吸菸、社交孤立等,也是風險因素。這些因素佔了發病風險的35%。

周炯遺憾地表示,中國癡呆症患病率全球最高,就診率卻非常低。

今天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我國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所以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然而,我國目前有超過900萬的老年人正在遭受癡呆症的折磨。

900多萬癡呆人口僅有20%的患者就診。“越早干預就能越早控制住疾病不再惡化,可很多家庭沒有這方面意識,老人的癡呆症病情一再惡化,不僅僅給自身也給家庭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周炯說,“很多迷路老人都是中晚期癡呆症患者,如果當初家人能在記憶力出現衰退時就帶到醫院,醫護人員就會採取儘可能多的干預手段,防止悲劇發生。

她提醒,一旦發現記憶力、性格方面出現持續的、進展性的惡化,就應該到醫院進行治療。

如果一些老人不願意配合,家人可以將老人日常的症狀通過視頻、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提前帶給醫生看。“浙醫二院設置記憶門診,每週二下午都有門診。

如果發現家裏的老人有記憶力、性格方面的退化,家屬可以自己帶好相關影像資料前來諮詢,醫患和家人一起做好癡呆症的控制工作。”周炯說。

今天是重陽節

點亮大拇指希望父母身體健康!

有空常回家看看~

來源:青年時報(qnsb-guanfangweixin)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