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常被稱爲中華,我們的民族也被稱爲中華民族,中國人也常自稱爲中華兒女,那麼“中華”一詞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呢?

有人說最早是秦始皇給我們中國取名爲中華,但是此說法缺乏史料佐證。可考證的“中華”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中,是東晉的北伐主將桓溫說的話,西晉滅亡之後,五胡亂華開始,中原大地生靈塗炭,偏安於江南的東晉朝廷態度不明,大將軍桓溫希望率軍北伐收復舊都洛陽,就上疏東晉朝廷說:“彊胡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

很顯然,這裏的“中華”指的就是中國北方中原大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汾河平原以及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等,這裏居住的都是世代以農耕爲主的民族,但是北方以畜牧業爲主的少數民族進入了這裏並且燒殺搶掠,給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農耕民族造成了災難,桓溫的這句話也體現了當時中國大地上農耕民族的一種民族覺醒意識。

這個時候的“中華”一詞,代指的就是中國大地和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中國人,它應該是源自於“中國”和“華夏”兩個詞,晉代之前,中國多用來指中國北方華北平原及其附近地區的統一政權,比如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孫劉聯盟中的江東一方就視統一北方地區的曹操的政權爲中國。

“華夏”一詞出現的較早,最早是在《尚書·周書》中,有一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是說的周王朝是天下的正統,其他的都是戎狄蠻夷,都應該以周王朝爲尊,而周王朝也是以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爲主的政權。

我國一些早期典籍也多稱中原一帶的諸侯國人爲華人或夏人,一些諸侯國有的也稱爲諸華或諸夏,所以“華”和“夏”在國民性質和文化意義上基本相同,而中國和華夏本也有着近似的意義,那麼將二者合併爲“中華”,也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叫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