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所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專業分類細緻,學科實力強勁。六大學部、一百二十五個專業爲貫徹落實“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的新“十六字方針”提供了絕佳條件。隨着社會的發展,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爲必然趨勢。2016年,《北京大學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出臺,明確了建立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的路徑。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想知道“跨學科”的體驗究竟如何嗎?

我們邀請了五位通過不同形式“跨學科”的同學,講一講他們的“跨學科”故事。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1姓名:李昊霖

年級:2016級

院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專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跨學科形式:雙學位

雙學位名稱: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雙學位

傳說北大有所謂“三大俗事”:修經雙、雞腿飯、未名湖邊談戀愛。“三俗”之首——修經雙,對於曾有幸經歷過其他兩“俗”的我而言,自然也成爲決不願意錯過的人生經歷。而且在我看來,一定的經濟學基礎也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當中所必備的知識技能。當每天讀報或者上網看到國家的一系列宏觀政策卻不知所云時,的確挺讓人迷茫的。或許過去能夠通過網絡或者書本瞭解一些相關的知識,但總是不成體系,也很容易遺忘。因而對於我來說,或許也是因爲曾經的一種“無知”,使我更有動力在經濟學領域去探索和學習。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國家發展研究院

我主修的專業是微電子,看起來和經濟學彷彿並沒有特別緊密的聯繫。實際上在業界,經濟學對微電子或者芯片產業都有巨大的影響。芯片產業中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注:集成電路芯片的集成度每三年提高四倍,加工特徵尺寸縮小倍)”,推動產業半個世紀以來的飛速發展,卻在當下遭遇瓶頸。這不僅僅是由於技術、物理極限的限制,反而與研發成本的關係更加密切。隨着芯片尺寸的縮小,對新制程的要求往往更高,所投入的成本與風險也隨之增加——因爲新制程也未必能夠迎合市場需求。日前,芯片代工廠GF(注:Global Foundries,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退出了7nm工藝的競爭,更能反映出市場的殘酷。因此,學習經濟讓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專業的發展,這也對我捕捉未來方向大有裨益。

與很多同學不同,我是從大三開始修雙,所以學分的壓力還是蠻大的,對此我也做了些準備。大三之前,我已經在主修學位上多修了一些學分,大二時還聽過張維迎老師的經濟學原理,先培養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思維。但即使如此,現在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自己的課表和同學一比真的是滿上許多,因此也只能更加抓緊時間。

修雙的好處不僅在於拓寬視野,也能結識許多其他院系乃至外校的小夥伴們。無論是一起做課上發表,還是共同討論問題,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思維風格。另外,老師們也是促使我修雙的重要因素。老師們對社會問題的接觸與思考非常深入,因而也能給我們一些更加真實的印象與思考。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總之,我相信修一門雙學位能夠對我、對大家都有所幫助,但我從未希望雙學位成爲我未來謀生的工具,而是從另一個看待問題、理解社會現象的維度。當然我也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每個人都願意並有機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纔是最爲重要的。

2姓名:林榮

年級:2016級

院系: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專業:空間科學與技術

跨學科形式:跨院系選課

選修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上)、漢語語音學基礎、索緒爾語言學理論(學習中)

我的專業是空間科學與技術,主要學習空間物理學。這是一門應用物理學,主要研究太陽系內的物理過程,經常和天文學相提並論,極光、行星和太陽黑子都是我們的研究對象。簡而言之,我是一名如假包換的理科生。

我們專業的本科前兩年,主要學習和物理學院要求接近的物理課程,爲大家夯實物理基礎;從大三開始,學習太陽大氣與日球層物理學、等離子體數值模擬等課程,爲大家開展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背景。這些課程要求比較嚴格,用流行的話來說,比較“硬核”。也是在這些課程的歷練下,我逐漸從一個物理小白到入門空間物理學的。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現代漢語》的PPT

在專業之外,我對語言很感興趣。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就覺得漢語拼音對我們語音的描述並不準確,但我的老師沒辦法回答我的疑問,上大學之後,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也經常交流各自的方言和口音差異,正如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說到的那樣:“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在研究語言”。作爲一個愛好者,我很是希望在大學裏能夠接觸到認識語言、研究語言的科學視角和方法。機緣巧合之下我瞭解到中文系陳保亞老師的《語言學概論》課程,於是抱着試試的態度跨院系選修了。語概課回答了我的許多疑問,同時又激發了我對更多問題的興趣。後來在助教和同學的推薦下,我又選修了中文系語言學專業的其他幾門課程。

到目前爲止,我跨院系選修的此類課程有: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上)、漢語語音學基礎和索緒爾語言學理論,前三門課已經獲得學分,最後一門課是本學期選修的。出於個人能力考慮,以及結合本專業的畢業學分要求,我並沒有選擇雙學位或者輔修項目。但僅僅學習這幾門課程,我也覺得收穫很大。

這些課程不僅符合我先前的期待,還給了我許多驚喜。我從課堂上和課本中知道了許多有趣的語言現象以及它們背後潛藏的機理,在語概課下參加的泰語方言調查小組、漢語語音學基礎課的期末實驗,都內容豐富,讓我感到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我這幾門課的成績都還不錯,我想主要是自己作爲理科生,擅長理解研究方法、分析和判斷的緣故,但我也向中文系的同學們請教不少,尤其是在理解深刻的語言觀念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和我有過交流過的熱心友善的同學們,也都成爲了我的好朋友。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總而言之,通過幾門課程對語言學的管中窺豹讓我認識到,它是一門奇妙而又蘊涵深遠的學科,從對音位的切分,到符號理論、探討思維和語言的關係,它包羅萬象,也由基本原理統攝全局。能在北大接觸到它,是一種值得慶幸的緣分。雖然可能不會在我的職業道路上開花結果,但我在燕園和語言學的一期一會,語言學帶給我的知識和思考,會一直陪伴着我。

3姓名:林子

年級:2015級

院系:中國語言文學系

專業:應用語言學專業

跨學科形式:主修交叉學科

“選擇”應用語言學專業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當初和大多同學一樣,我懷抱着一顆文學夢選擇了中文系,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語言學,更不知道中文系有專門爲理科生開設的應用語言學(計算語言學)方向。當我看着培養方案上的現代漢語和高等數學、古代文化和線性代數、語言學概論和計算概論,我甚至來不及尋思這到底是什麼,腦海裏只剩下一個念頭:我想試試,這看上去太酷了。

我就這樣成爲了北大應用語言學專業小團體的一員;成爲了人文學院裏,­­經常敲代碼到半夜的理科生;成爲了某些理科課程上,那個所屬院系矚目的存在。將近一年的時間,我一邊上着中文系開設的語言學課程,一邊上着理科院系開設的數學和計算機課程,這感覺並不像是報了一個雙學位去拓展自己另一方面的技能,因爲總有一個讓你將信將疑的聲音提醒你:它們是一個專業的課程。

計算語言學是利用計算模型和方法來研究語言學的專業,屬於語言學和計算機的交叉學科,與自然語言處理有着密切的聯繫。培養方案中平行式的課程總讓人感到迷茫,兩邊課程的老師一般只會給你介紹一邊的風景,你並不知道它們的交融之處是什麼模樣。雖然是個理科生,學習數據結構和算法對於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編程的我來說還是有些困難的,而另一方面,沒有經歷過文史哲背誦折磨的我,對於中文系專業課的備考更是手足無措。但我始終認爲,沒有看清沿途風景就調轉車頭,是對當年決定啓程的不負責。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也許是當初那份“任性”,更襯托出了我如今的“幸運”。從大二開始,我先後加入了北大計算語言所和計算機所實習,從事這個領域的科研項目,進一步瞭解——這個領域的人們都在關心什麼?哪些是科學性的問題,哪些是技術性的問題?也漸漸發現,原來,對於前者,我在語言學的課堂上早已接觸過;對於後者,我也曾經在理科課上反覆練習。科研就像是一個粘合劑,拯救了那個因平行上課快要分裂的我。

北大爲這個學科提供了土壤,讓它汲取來自不同領域的養分,而我在完成了三年的學業之後決定出國讀研,將它播撒向更廣闊的大地。其實在海外,計算語言學的研究早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數理能力強的語言學家和熟悉語言知識的計算機科學家不斷地嘗試着爲這兩個學科架設橋樑。交叉學科的困難,在於它是一個並集而不是一個交集,你不能兩邊都只是懂些皮毛,想知道怎麼運用語言知識到模型中去,就要對模型構架有清晰的理解,想要知道計算結果反映了什麼樣的語言知識,就要對語言學有深入的掌握。這也是爲何我在申請的時候選擇了兩個方向同時申請,並希望申請的項目能在另一方面也有很好的兼顧。

應用語言學專業大概是北大給我的最大的驚喜。時常感慨,四年前,我幻想自己出版了第一本書,四年後,我在自然語言處理的頂會上作了人生的第一個口頭報告;四年前,我定義自己是文藝青年,四年後,我接到了計算機博士申請的第一個offer。它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可能得不到最初想要的,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

4姓名:安天源

年級:2017級

院系:數學科學學院

跨學科形式:跨院系選課

選修課程:詩詞格律與創作、現代漢語(上)、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中國歷史地理、文化地理學等

選修中文系課程是源於自初中以來對文學和語言的熱愛。素愛寫詩,大一我便修了張一南老師所開的“詩詞格律與創作”。通過張一南老師的這門課,我第一次接觸到詩詞的另一個面相:聲律。藉由字的平仄、句式的長短和它們的分佈,詩的另一種內蘊得以表現。由聲律表現的情感,有時與字面的意思相輔相成,有時則相映成趣,有時則互相悖反。在這種對比參照中,我對詩詞的內涵有了更豐富的理解。

“現代漢語”同樣開拓了我的視野。王韞佳老師教授語音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語音知識後,生活中很多奇怪的問題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釋。比如各地方言有何差異 ,爲什麼有些古詩讀起來不押韻。在發現並解決一些與語音相關的問題的同時,藉由對國際音標的學習,這門課程也使我對這種精準記錄漢語語音的工具有了一定的瞭解。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選修課程的學業壓力確實不小,但卻在另一方面成爲敦促我提高時間安排效率的動力。如何協調刷題和讀書之間的關係,成爲了我大學學習生活的重點。根據自己對主修專業掌握程度的判斷,來確定自己需要的課下訓練量,以儘量高的效率完成。節省出來的時間用於選修課程,閱讀文獻、思考問題、嘗試推理,。

中文和數學並不是完全不相關的。數學的邏輯推理與中文的論證有着緊密的聯繫,而語言學尤其是實驗語音學,則需要藉助數學、信息等方面的工具。在這些方面,我的主修專業與輔修課程有着緊密的聯繫。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除了中文的課程之外,我還選修過“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中國歷史地理”、“文化地理學”、“世界文化地理”、“自然科學中的混沌與分形”等課程,它們或者直接與數學相關,需要藉助於數學模型來進行分析;或者與數學有思考方式的共通之處,講究邏輯鎖鏈和論證實據。而它們也反過來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使我在數學以外的很多方面得到提升,比如寫作、閱讀,還有對國計民生的瞭解程度。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韓茂莉老師所著《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書影

講授“中國歷史地理”的韓茂莉老師關於做學問的一段論述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韓老師以自己爲例,如果正在研究一個課題,突然接到出差的任務,四天才回來。回來之後,又要花費四天時間把研究思路接續上。韓老師由此說,如果一個人天天坐在飛機上飛來飛去,隔兩天就換一個地方參加活動,是不可能有研究思路的,也根本做不了什麼學術。所以說,真正的學問需要坐冷板凳。

這些老師和以及他們講授的課程,不一定都會成爲我未來工作的直接助力,但是草蛇灰線,綿延千里,在不知道什麼地方他們可能就會出現,給我一線光芒,支持我繼續走下去。

5姓名:馮莉雯

年級:2017級

院系:外國語學院英國語言文學系

跨學科形式:雙學位

雙學位名稱: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管理專業

決定修雙是在2018年春天。因爲降級轉專業,我實際上比同年級的同學在學分上更寬裕,時間上也更寬鬆,再加上並沒有交換出國的打算,所以就選擇了一個感興趣的雙學位方向。

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管理是一個非常新的方向,由於先後選修了《外交學》和《國際組織與國際法》兩門跨專業課程,我對於國際關係有了一些簡單初步的認識,感覺這是一個既富於理論又注重實踐的學科,和自己的主學位也有一些相輔相成之處,加之課堂上老師對這一方向格外推介,邀請了許多優秀的國際組織人才前來講座,使我看到了這個項目無限的可能性,最終就選擇了修雙。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部分雙學位課程一覽

經過第一學期節奏較慢的適應和調整之後,本學期我總共選修了12學分雙學位課程,佔比幾乎與主學位持平。學習雙學位之後最大的感受實際上還是驚喜,這份驚喜甚至超過了壓力。最初的興趣在接觸到更多課程之後大有增加,課程內容對作爲典型文科生的我有很大吸引力,老師的講課技巧風格雖然有所不同,但是都非常有啓發性。尤其是有幾門專題課程的內容對於主學位有很大的補充價值,這種學科間的交叉讓我覺得非常奇妙和享受,也能激發出更多活躍的想法,產生更多會心一笑的共鳴。而且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沒有出現我之前擔心的影響綜合績點的問題,所以總體體驗很好。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即使是這樣一門我很喜歡的雙學位也不例外。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應該有三。一是對於新學科的生疏感還沒有消去,尤其是在面對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時對於專業概念不熟悉,需要用課下的時間自己補齊;二是課業壓力確實有所增加,特別升入大二年級之後,本專業課業更多,想要兼顧二者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而且兩個專業都需要大量閱讀作爲學習基礎,有時容易感到疲倦;三是國際關係學院的課堂風格與英語系還是有一些差別,特別是課堂展示活動要求一些演說技巧,對我來說既有挑戰也有助益,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克服緊張感,但是這是這門專業必需的能力,所以只能不斷突破自己心中的屏障。

北京大學五位學子自述“跨學科”故事!跨度最大是從數學跨到詩詞

總體來說,雙學位對我來說是拓展也是享受。我學到了更多感興趣的知識,認識了更多優秀的夥伴,提升了能力,拓寬了視野,也爲未來增添了更多可能性。也祝願更多有志於此的同學能夠合理安排,果斷選擇,相信一定會獲得超越預期的結果。

在學校加速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大背景下和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學術研究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北京大學本科教育也迎來了一個新時期,我們在加強學科建設的同時,也試圖通過“人人都可以跨學科”拓寬學子的成才路徑,爲學術研究注入活力。正如上述幾名同學所言,每個人都能在“跨學科”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建構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探尋個人成長的無限可能。

在北大,在不同學科間繪製自己的經緯線,書寫自己的跨學科經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