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民零食”九制話梅,是哪九制?

對於陳皮、話梅以及各種各樣的果脯蜜餞,大家都不陌生。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是怎麼從新鮮水果變成可長期保存的小零食的?花花綠綠的果脯有着什麼樣的“真面目”?

pixabay

“九制”到底是什麼意思?

記得在四五歲的時候,第一次喫到了一種正體不明的食物。那東西味道複雜,酸甜鹹之餘還有點似曾相識的香味,包裝袋上寫着“九制陳皮”四個大字。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四個字單拿出來每一個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完全不明白是個什麼意思,多年以後,才搞清楚“九制”和“陳皮”都是什麼。

陳皮,很多人都熟悉,就是乾製的橘子皮,確切說是橘子的外果皮和一部分中果皮,外果皮的油腺點中含有豐富的芳香油,橘皮特有的味道就由此而來。陳皮的陳就是陳舊的陳,得名的原因是傳統工藝裏認爲儲存越久的幹橘皮質量越好。這陳皮一定得是橘子皮,雖然柑橘一家的雜交關係很亂,大家多少都有親戚關係,不過還是不能用橙子或柚子皮代替。

陳皮的原料,橘子皮 | oshiete.goo.ne.jp

九制”借用了古代藥材炮製的說法,指的是用多道工序加工。至於具體哪些工作算一道工序、加起來是不是九個,說法很多。但不管怎麼說,九制陳皮的流程大體都是這麼幾個階段:首先是把幹陳皮經過浸泡、水煮、漂洗等工序變得鬆軟,其原理實際上是讓細胞間的連結被打破,相當於植物學實驗中製作臨時裝片的解離步驟。在陳皮變得鬆軟、易入味的同時,其中的橙皮苷等苦味物質很多也溶解到水中被帶走了,所以九制陳皮喫起來不像新鮮橘子皮那麼苦。

然後是用食鹽醃製,九制陳皮的鹹味就是在這個階段獲得的。醃好以後切成小塊洗去多餘鹽分,加入白糖、甘草和各種香料再醃入味,曬去多餘水分就是成品的九制陳皮了。

看着很“陳” | gdcct.com

用和九制陳皮同樣的辦法還可以加工出九制話梅,只要把原材料換成黃熟梅子就可以了。話梅爲什麼姓話,說法也不一。有說法是說書先生說渴了,含着用來生津;也有說是人們閒聊時候常喫,所以叫話梅,現在已經不可考了。

九制話梅只是話梅的一種,話梅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基本的工藝原理都是先用鹽醃和擠壓讓梅子脫水,曬乾後再用糖和香料醃製,最後再曬乾。在材料的選擇上,如果選用黃色的熟梅子,製成的話梅一般會比較幹縮,如果選用青梅,那最後的成品話梅含水量高些,口感大多比較溼軟。

傳統工藝製作的話梅 | wikimedia commons

日本也有把梅子醃製食用的習慣,不過和話梅的工藝和味道都不一樣,是直接用鹽醃成梅乾。如果加入紫蘇汁,就是紫蘇梅幹。不管哪個種類,味道基本都是酸和鹹,主要用作調味配料和佐餐的鹹菜。所以在日本買話梅的時候一定得看清楚標籤,別把梅乾買回來當零食喫。和中國對陳皮的看法類似,陳年的梅乾被認爲是更加高檔的。

佐餐用的梅乾,右下小字說“看了照片出現條件反射流口水的話我們店不負責” | siretoko.com

用和製作話梅同樣的工藝也可以用來加工別的水果,像杏話梅和雪梅就是用杏做的,鹽津桃肉、鹽津葡萄則是在加工後的桃肉和葡萄上撒上細鹽。而很多人小時候喫過的一種零食——無花果絲,從味道和口感來看也是陳皮和話梅的同門,只不過它和無花果沒啥關係,原材料是白蘿蔔絲

童年回憶| gaodumei.com.cn

不管是陳皮還是話梅,工藝上都是需要鹽醃脫水,製成的成品含水量都不太高,這類零食一般統稱爲涼果。而還有一類沒有鹹味的高糖醃製食品:蜜餞和果脯。

花花綠綠的果脯都是些啥?

人類製作蜜餞、果脯的歷史十分久遠,最早來源於用蜂蜜保存食物和提升口感的方法,《禮記》裏就有“棗、慄飴蜜以甘之”的記載。在掌握甘蔗製糖工藝以後,古人更是把嗜甜的天性發揮到了極致,宋代文獻中的蜜餞名號不下數十種。

果脯、蜜餞的加工工序中沒有鹽醃入味這一項,最核心的工藝就是用糖漿浸漬或者煮。如果要將兩者區分開,主要的標準是脫水程度:成品含水少、不帶糖漿的是果脯;沒經過烘乾處理、比較溼潤的就叫蜜餞。蜜餞和果脯的原材料很多,除了各種水果外,冬瓜、薑片等蔬菜也可以做。

果脯 | pixabay

傳統的蜜餞和果脯中含糖量高達70%-80%。它們能夠長期存放,就是因爲高糖帶來的高滲透壓使微生物細胞脫水,生理代謝活動受到抑制。但是長時間煮或者浸糖的結果就是水果中的風味物質大量流失,因此,不論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果脯或蜜餞,味道都大同小異。

果脯裏值得拿出來單說一下名字的,是加應子,它的原料是去核的李子,加應子之名其實是李子的古稱嘉慶子變來。唐代的《兩京記》中有記載:“東都嘉慶坊有李樹,其實甘鮮,爲京都之美,故稱嘉慶李。”

加應子 |19lou

除了能做成九制陳皮外,橘子皮還有一種應該算是蜜餞的加工方法。五仁月餅裏,常常會喫到紅紅綠綠的小塊,它們名爲青紅絲,實際上也是橘子皮。

五仁月餅裏的青紅絲 | dianliwenmi.com

青紅絲加工的過程前半段和九制陳皮類似,都是通過水浸和加熱使橘子皮軟化、去除苦味物質。在這之後,青紅絲的製作並沒有鹽和香料的參與,而是隻有糖漿一途。在糖漿中充分煮熟後的橘子皮吸收了大量糖分而變得略帶透明,在糖煮後期分別加入紅色和綠色的食用色素染上顏色。過去缺少綠色的食用色素,所以青絲的綠色是用靛藍等藍色素和黃色素一起染出來的。甜味和顏色的加工完成後,烘乾切絲,就成了我們看到的青紅絲了。

除了人人痛恨的五仁月餅以外,薩其馬、江米切糕、八寶飯、元宵等傳統小喫裏也常見到青紅絲的身影。

顏色鮮豔的八寶飯 | money.163.com

本文首發於喫貨研究所

(ID:Food_Lab)

果殼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屈光不正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