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0月21日訊(記者 楊甜子)10月21日上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軍路校區的硯湖邊,我國著名核科學家陳達院士塑像揭幕儀式舉行。

採摘“蘑菇雲”,他參加了41次核武器試驗

陳達院士1937年7月出生於江蘇南通市,少將軍銜,著名核科學與技術專家。他參與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測試工作,爲我國核武器的發展、爲核爆診斷學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貢獻,領導並完成了鈾氫鋯脈衝反應堆工程建設工作。2001年11月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7月2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0歲。

在現場,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焦建俊,省教育工委副書記徐子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爲山,陳達院士夫人孫芝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鄭永安、新疆21基地研究所總工程師陳偉等共同爲陳達院士塑像揭幕,併爲陳達院士塑像獻花。在樹木環抱中,陳達院士雕像栩栩如生,神態可親,眼含微笑,極目遠方。

在寧院士王穎、邢定鈺、趙淳生、朱荻、芮筱亭,陳達院士親屬,新疆21基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單位領導,南航全體校領導,幹部師生代表一一上前爲院士獻花,寄託哀思。

陳達院士來南航後的首個弟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湯曉斌教授發言中說,如今他還常常想起,陳院士和弟子們說起戈壁灘的情形,“驕陽似火,地表溫度達70多攝氏度,穿軍用球鞋都燙腳。空氣溫度40多度,每個人都是鼻子出血,嘴脣乾裂。夜間有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甚至連帳篷都被吹倒了。喝的是孔雀河的水,人喝後就拉肚子,服什麼藥也治不了。戈壁灘上的蚊子個頭大,咬了還會過敏。他也說到,那個時候真急啊,每個人都是玩命地幹,每天累了就趴桌子上睡一小會,醒來然後繼續幹,就是爲了搶時間。就這樣,陳老師參加了包括第一次核試驗在內的共計41次核武器試驗。”

原子彈爆炸,他的任務是去採摘那朵“蘑菇雲”,“地面取樣相對容易一點。事先確立好地點,在原子彈爆炸後,取出灰燼。而在空中取樣就相對複雜了。因爲那必須在蘑菇雲騰空之後,就那麼短的時間內,對飄浮在空中的蘑菇雲的顆粒進行不同層面的採樣。選擇什麼時機,用什麼方式,這是我們事先要反覆計算的,來不得半點差錯。”

第一次核試驗,當核試驗的煙雲還在翻騰之際,陳達和戰友們穿上厚重的防化服,不顧安危直向爆心取樣。

其實,他本無需忍受茫茫戈壁灘的艱苦,1963年清華大學優等生畢業,陳達院士在學校和班主任積極動員他留校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清華留校去了條件艱苦的馬蘭。他說,一我是窮苦人家出生,我能上大學讀書是黨和政府資助了我30元學費,是國家培養了我;二我學的是核科學,就應該到搞核研究的地方去,邊遠不邊遠無所謂。“如今我們講航空報國,不忘初心,陳院士身上的愛國奉獻、艱苦奮鬥的精神正是這種可貴的情懷和初心。”

從不上“水課”,他對身邊人充滿溫情

陳達院士對待工作執着認真,對身邊的人充滿了溫情。湯曉斌說,陳老師辦公室物品中數量最多的是陳院士的筆記本,那些年陳院士堅持親自備課,備課筆記本寫得密密麻麻;他從來都是西裝領帶出場,不坐板凳,站着講課,用粉筆一個一個公式進行推導,滿黑板地寫板書。70多歲的老人家,那份對教學工作的認真和執着讓人無不動容,他卻自謙地說:“做科學研究我在行,教書育人是半路出家,講課藝術我還要提高。” 2014年,大家念及陳院士身體因素,也就沒安排他上課,他自己主動提出來安排上課,上午三四節課,兩個小時上課,課後又拖了30分鐘與本科生分批合影,回家路上他才告訴學生,腿不行麻掉了,以後這個課怕是實在上不了了。“14年12月19日凌晨5點不到,睡夢中的我被陳院士發來的手機短信叫醒,短信的內容是讓我轉告當天要參加工作面試的博士生,交代面試的注意事項,竟寫了200餘字,而我知道那幾天陳老師在化療的同時還在接受放療,發短信的那會應該是化療的副作用導致他徹夜難以睡眠。”

09年那時,陳達院士所主持的核科學與工程系老師年終獎金少,些許抱怨傳到了陳院士耳朵裏,陳老師讓湯曉斌買了15個紅包,每個紅包塞了1000元,並且在每個紅包上籤了他自己的名字,讓他帶給系裏的每個老師,說是他送的過年紅包,湯曉斌知道,這個錢其實是陳院士自己的錢。

“讓充滿溫情的科學精神繼續傳遞下去”

“陳達院士不僅僅在科學上堅韌不拔,還對周邊的人就充滿了溫度”在創作之前,吳爲山就聽很多人講述了陳達院士的人生故事,他爲這種科學精神所深深感動,“這是一種剛柔相濟的人格魅力,也是愛國與奮鬥的精神。所以我在創作時,把他的微笑、樂觀,碰到困難不屈不撓、穩操勝券的一種信念給塑造出來,用原石作基座,是象徵他的堅韌不拔;用青銅鑄造雕像,通過高溫錘鍊,是展現出他微笑有溫度的形象。”

作爲一個藝術家,能夠爲陳達院士塑像,讓他的精神形象留存在世界上,讓後人來學習、瞻仰陳達院士的精神,吳爲山感覺非常榮幸。“科學家給世界帶來的不僅僅是科學成果,還有科學的精神。這種精神裏面飽含着對人類的一種責任感,對國家、對人民的一種情感。如果一個人沒有這樣一種精神和情感,就不會有長期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意志。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青年人所缺乏的,要學習的,讓理想和信念成爲我們人生中的精神追求。”

揭幕儀式後,參會領導、嘉賓、師生代表參觀陳達院士生平事蹟及實物展。該活動也拉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教育活動的序幕。南航大黨委書記鄭永安說,陳達院士將一生貢獻給了祖國的核事業,用一生對我國國防科技與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詮釋了知識分子的報國情懷和奮鬥精神。“相信院士的精神會在南航的校園發揚光大,希望廣大教職工要以優秀知識分子爲榜樣,自覺踐行愛國奮鬥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的培育者、國之重器的創造者、新風正氣的引領者和南航精神的傳承者。學校將繼續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校廣大知識分子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以及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奮鬥之中,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爭當新時代的奮鬥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