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有位云游僧,在他行脚各地的传道生涯中,雕刻了12万尊佛像。

圆空(円空,1632—1695)出生于美浓国(今日本岐阜县羽岛市),相传他七岁时,母亲于长良川的洪灾中罹难,他遂被送到寺院当和尚以求温饱。或许受到幼年在自然灾害中与母亲死别的经历影响,圆空对于底层民众抱持着深切的同情,他成年后舍弃了寺院的庇护,成为在山岳间修行的一介云游僧。

云游僧就是不属于任何寺院,依靠乞讨在全国游历,一路向萍水相逢的百姓传道的底层僧侣。但是,圆空的传道方式不同于一般云游僧,圆空总是雕刻各种龙王像、药师佛像、菩萨像、明王像、阿弥陀佛像,用来回应百姓们“镇住河川”“驱除疾疫”“镇宅防火”“祈雨”“往生极乐”等各种世俗愿望。他曾发愿奉献自己的生涯雕刻12万尊佛像,借由佛像为信徒带来生存的希望,这就是他救济世人的途径。

(左起)制咤迦童子像、不动明王像、矜羯罗童子像,江户时代,高35.7~51厘米,日本岐阜市圆空美术馆藏

关于圆空接触雕刻的原因已不可考,一说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制作木器的工匠(待考)。他的雕刻手法质朴豪放,佛像表面粗糙,不加修整或抛光,造型也非常粗略,仅仅简单抓住这些尊神的部分图像学特点,其余细节全不考究,甚至让人怀疑尚未完成。粗朴的风格究竟是来自他素人的背景,还是因为粗略的手法有利于快速制作大量佛像,如今已分辨不清了。不过,在当时制作佛像都须遵循种种规范的背景下,圆空的作品确实传达出职业佛师所没有的强烈精神性与艺术性,使得他雕刻的佛像被世人称为“圆空佛”

十一面观音像,日本岐阜县美浓市岩屋观音堂藏

当人们进入宗教场所,面对神佛的雕像与绘画时,内心往往感到诚惶诚恐,圆空佛却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它们粗糙的脸部,往往微微歪斜的五官,有些可能只用线条表现,简单的表情和朴素的质感反而更能让人感觉可以亲近,充满了别样的魅力。

藏王权现立像,日本岐阜县春日部市小渕山观音院藏

圆空佛还有一大特征是保留并彰显木材本身的个性与美感,佛、菩萨、明王仿佛本来就存在于树木中,经由圆空的刻刀,方在世人面前现踪。这些透露“万物有灵”的圆空佛像,其实根植于日本传统信仰。日本的原生宗教是神道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其特征是将世间万物中令人敬畏的均视为神,包含自然界的物体或现象、祖灵、英雄乃至各种幽灵等。自佛教传入日本以后,佛教信仰又与日本本土神灵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神佛习合”(しんぶつしゅうごう)的形式并延续至今。圆空佛的外形或许石破天惊,然而其内部精神仍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系,鲜活地呈现出神佛思想并列的日本庶民信仰,也传达着底层群众质朴的祈愿。

药师如来像,日本岐阜县美浓市岩屋观音堂藏

除了为数众多的佛像,圆空还有约1700首和歌传世,例如这首和歌就传达了他对神佛与自然的看法:

法之道听闻御音心庆喜

诸神与共天微明

心似游大唐

春日绽百花

圆空64岁时,已达成造12万尊佛像的夙愿,他回到曾经夺去母亲生命的长良川畔,在此圆寂。如今,现存已知的圆空佛遍布日本全国,共5350尊,部分收藏于文博机构,也有一大部分仍是香火不断的信仰对象。

文|赖奂瑜

图|本刊资料室

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中村真著、吉木译,《圆空佛日本雕塑杰作》,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年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2019年3月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