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超越時空的,參加短期出家體驗營,受持菩薩戒,與佛的願力接軌,將來才能從業海中成功突圍、登上佛菩薩普度衆生的慈航。

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

過去,佛教造法寶,都要選非常稀有的金屬,並飾以七種珍寶,這樣造出來的鈴不僅聲音清透,還具大加持力。同樣,人想要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也需要好材料——好德行,以好德行成就我們的身口意。

我的師父悟公上人常說“死人臭一處臭,活人臭處處臭。”怎樣轉變才能乾淨香潔?持佛戒律,戒香充滿,戒體豐裕。沉香雖香,順風才能聞到,戒香不僅逆風可以聞到,我們在馬來西亞受戒,在中國,在美國,在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在非洲,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聞到我們的戒香,這就是戒德。法寶可以傳世,戒德也可以傳世,因爲戒定慧是無漏的,不隨肉體死亡而消亡。

所以,這次短期出家的核心就是戒律:善護諸根,以戒來熄滅煩惱、護念身口意,久而久之生命也能相續清淨。

學佛纔有能力“自私”

除了生老病死,人就沒有其他的生命模式嗎?爲了一切衆生都能夠解脫生老病死的苦惱,佛陀剃除鬚髮,越東門而出家。早期跟隨佛陀出家的都是貴族,他們有知識、有學問,曾經深邃地思考過人生和宇宙。

佛陀時代的印度是很發達的,佛陀曾居住講法25年之久的舍衛城,“舍衛”的中文意思是豐德,“豐”指財富、物質,“德”指精神需求。舍衛城就是物質財富充盈,又追求高尚精神修養的地方。當時那裏的居民特別渴求精神修養,很多人都跟隨佛陀三衣一鉢,過着最簡樸的生活。

中國有句古話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人如果不知道怎樣才能利己,天地也幫不了你。

雖說自私是人的天性,但一般人能夠實現利己,超越人生境界的一小步都不容易,更不用談讓自己的身口意都人天增上了。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但最終卻沒能利益到自己,因爲他們不懂怎樣做纔是利己。

那什麼纔是真正的利己?佛法中,小乘以自利爲主,自利既精,利他則廣。自己得益了,纔有力量幫助別人。要想利益自己,首先要明白原來我們自私自利的心是一切痛苦的源泉。再剖析這個所謂的“我”,“我”這個傀儡,什麼是“我”?照見五蘊皆空,消除“我”的負能量,這纔是利己,才能度一切苦厄。

當年,佛陀便指引弟子們如是思維,不少弟子很快放下煩惱,體驗到佛法的智慧。所以學佛纔有能力“自私”,才能愛自己、幫自己,才能放下煩惱、得至菩提,才能我的生死我做主。

菩薩的情懷——不忍衆生苦 不忍聖教衰

發菩提心就是“怎樣愛衆生”:衆生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佛教講的“慈悲度衆生”,就是以佛法攝受衆生,帶領大家過佛法的生活,獲得究竟解脫。這纔是究竟的大愛。

《楞嚴經》雲:“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雖爲凡夫,但已知輪迴是苦,不願如母有情再沉溺輪迴,希望衆生得解脫,聖教常住於世。“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做菩薩要有這種情懷。

末法時代,衆生爲天魔、煩惱魔、生死魔、五蘊魔所擾,善知識想要手把手地把我們拉出來,實非易事。所以要受戒,一受戒就與佛建立聯繫了:身受佛的戒,是佛的身體陪着你;聽經聞法,是佛的語言陪着你;領悟佛法妙義,就是佛的心陪着你。

佛的身口意都想要跟我們在一起,而我們卻沒有去爭取跟佛的身口意在一起。就像此時此刻,佛的法身、報身、化身、功德身、事業身全部都在,但我們爲業障遮蔽,無法得見。《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雲 “若衆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若能以佛憶念我們的心,憶唸佛,現前或當來就能見到佛。

菩薩戒由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於摩醯首羅天坐千葉寶蓮上宣講,千百億釋迦分身各道,於各時空中,亦如是說。我們現在受菩薩戒,也是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現場直播”摩醯首羅天王宮的儀式。

參加短期出家體驗營,佛菩薩的悲心照進我們的生命,以這樣殊勝的因緣,我們改變了,家庭改變了,社會也改變了。

每個人都有佛性,但因執着妄想,不能證得。雖然佛性不是佛陀創造的,但佛陀告訴我們:“你有佛性,佛性是如意寶,你怎麼天天抱着如意寶受苦呢?”所以覺醒是人類最重要的事業,悉達多太子不做皇帝出家修行——他要喚醒衆生的佛性,告訴人們修行成佛的方法。

按照現代人的思維定勢,從時間的維度來看歷史,我們這個時代去聖時遙,距離佛陀時代已經三千多年了。但我們這個時代也有我們這個時代的好處:資訊發達,我們可以結集佛陀於各個地方所講的教法;通過現場直播,可以將法會內容傳播到世界各地,只要想學,都可以同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