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2年之交,臺北故宮曾舉辦“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

在書畫主展廳正面陳列幾張山水鉅製,每一張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被學界認爲“共同代表着宋代山水的黃金時代”。

其中,《溪山行旅圖》更令人流連忘返、歎爲觀止。

《溪山行旅圖》 范寬

范寬是北宋的畫家,爲人豪爽,不受世俗所拘束,陶冶於高山流水間,放蕩不羈的愛自由!!

由於本身的豪情,導致繪畫作品氣魄雄偉,境界浩莽,墨韻濃厚,筆力鼎健,其畫品極高,畫風對後世影響極大。

後世學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以范寬的繪畫爲典範。

中國山水畫的巔峯

世間的美分爲兩類:一是陽剛之美,二是陰柔之美。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無疑是屬於前者的。

當面對這幅鉅作時,可以體會到一覽衆山小的氣勢。峯巒疊嶂,氣勢磅礴,對山石樹木細緻的刻畫、多變的筆墨及皴法,以及雄渾的意境,衝擊着觀者的眼眸,更使人產生無盡的凝思……

細細觀察,一座高大的山峯矗立在畫幅正中央,密如雨點的墨痕,集合成雄偉的山川形象,形成獨具面貌的“雨點皴”,落筆蒼勁,層層堆積,將飽經風霜的岩石刻畫得渾厚天成。細線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間飛瀉而下,隱沒在雲煙縹緲的深淵中。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再以濃厚的墨色渲染,描繪出秦隴山川峻拔雄闊、壯麗浩莽的氣概,不僅層次豐富,墨色凝重、渾厚,而且極富美感,整個畫面氣勢逼人,使觀者身臨其境。

在這幅畫作上,切實的感受到這位偉大畫家的全人格,包括他寬宏大度的豁達襟懷,和他對大自然的深切體。

《溪山行旅圖 》 局部

何謂高山仰止

范寬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的傳統,又於寫生中得自然之境,自創寫實雨點皴法,形成“遠望不離座外”“峯巒渾厚,勢壯雄強”的北方山水傳統,成就了北方山水的典範。他與李成一文一武,爲中國山水畫注入陽剛之氣,開雄渾之境。無怪乎連推崇南宗的明董其昌也評此畫爲“宋畫第一”!

范寬還影響了明清兩代畫家沈周、文徵明、藍瑛、王時敏、王鑑、王公式、唐岱、周鯤等人,在明清文人畫家的作品中,不難發現題“仿范寬”“法範華原”“擬範中立”者衆多。即使到了清末、民國時期,仍不時有人在作品題跋中提及范寬,足見其影響之深遠,也可以得知范寬已成爲後世畫家心目中的典範。

範氏筆綰造化,一氣呵成!短線條用到這種境界,亦可謂出神人化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