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文化史上,隱逸着一位亦僧亦道、亦畫亦詩的人物,他的名號三百多年來爲世人驚歎不已。他就是開一代畫風,獨步古今的藝術大師——朱耷

朱耷1626年-1705年

朱耷是明末清初一位非常著名的畫家,擅長畫花鳥和山水,整體風格以水墨寫意爲主。他的畫作追求極簡,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藝術風格,對後人影響廣泛。

爲什麼朱耷被稱爲八大山人呢??

朱耷是明朝宗室後裔,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子。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朱元璋的後裔都以“金、木、水、火、土”爲名,朱耷的原名叫朱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世代居住在江西南昌。

雖然出生很顯耀,但是後期生活很悲慘。年輕的時候,朱耷心懷報國之志,偏偏朱元璋怕子孫奪權,不許宗室做官,朱耷心中懷有傲氣,便不以宗室身份參加科考,以自身才學考中生員,正當他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明朝滅亡了。

所以如果世界不公平, 給它一個白眼又如何?八大山人用畫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八大山人:給世界一個白眼又如何?

餘秋雨說八大山人的畫裏有令天地爲之一寒的白眼。

白眼,其實是一種極低成本的不苟且。面對亂世不公,八大山人這樣做,阮籍、魯迅同樣也是如此白眼。魏晉的阮籍,不屑與當世俗人爲伍,以白眼警示,只有見到如嵇康般的知己好友,阮籍才以青眼示之;而民國的魯迅,常常“橫眉冷對千夫指”。白眼,在他們的世界裏,是向世界宣告的一種態度,是將一身傲骨寫在字間、畫在紙上的奇妙語言。所以在八大山人的畫裏,常見白眼。

朱耷骨子裏的孤傲、狷狂,不僅表現在詩畫中,在現實中更展現的淋漓盡致。爲了躲避自己厭惡的清朝官員,他寧願裝瘋賣傻。後人說朱耷是中國版的梵高,如果梵高繪畫的風格是熱情肆意的,那八大山人就是集聚冷豔孤傲到極致的畫風世界,畫風迥異。

一張素白畫紙上,一隻半空孤鳥

朱耷筆下的魚、鳥兒、鹿,都翻着同款白眼,冷冷盯望着一切。中國畫中講究留白,唯有朱耷一人把白留到眼睛裏,註定孤傲的性格霸氣十足。他曾寫詩表達自己心聲:“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他的畫墨點少是因爲他人生的淚點多,這無限山河與自己無關,隨意塗抹,留給後人自己揣摩。

如今,他一幅畫能賣上億的價格,引得無數人揣摩,他內心的情感想必已經達到了吧。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閒,而窮憂者自冗。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雪捲雲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