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點也不文藝

圖/網絡

最近在看《我和我的經紀人》,看到白宇,就想起了曾經的《鎮魂》,鎮魂一播,劇中兩大主演朱一龍、白宇名聲大噪,一時間各大娛樂營銷平臺被“鎮魂女孩”屠榜。

去年,可是說是朱一龍和白宇在事業上的高峯期,綜藝、代言、時裝週,由三線直接轉爲一線藝人,頂級流量。

但是,《鎮魂》之後,直至今日再次見到白宇居然是在真人秀《我和我的經紀人》,高峯過後迴歸平淡,白宇的經歷就好似是一條拋物線,當然原因在這檔節目中也有分析,經紀公司並未抓住有利的時機去宣傳白宇,以至於白宇在大熱之後逐漸轉涼。

其實真正的原因除了公司宣傳外還有作品。

白宇作爲一名演員,在《鎮魂》之後並沒有一部可以展現他另外一面的作品,這是他熱度下降的原因。

相反,朱一龍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在這裏並沒有踩一捧一的意思啊,只是在分析原因而已。

首先,《鎮魂》之前,白宇通過《美人爲餡》積累了一部分粉絲觀衆,朱一龍也有一批忠實的粉絲朋友,大部分都是從早期的《大明嬪妃》《情定三生》一路跟隨至今的,如此說來,二人都有一定的粉絲基礎和受衆羣體。

其次,說到團隊,不得不說白宇的經紀公司確實是沒有太過優厚的資源供藝人選擇,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白宇所在的經濟公司公關能力和整體業務還是可以的。

朱一龍所在的經紀公司除了自家演員拍自家戲外,其他資源幾乎沒有,廣告、代言幾乎不存在,綜藝也是更加不可能。

雖然朱一龍是所在公司主推的演員藝人,但是在《鎮魂》之前所參演的戲劇幾乎沒有什麼曝光率,播放平臺也不是主流平臺,所拍作品基本上以古龍小說的改編版本爲主,合作演員也沒有多大流量。

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來東方飛雲在宣傳後期和資源方面遠遠落後於壹心娛樂。

那麼爲什麼朱一龍和白宇如今一位可以成爲頂級流量,一位卻迴歸平淡?

說到這兒,就又要回到文章開篇說到的,白宇在鎮魂之後,少有作品,沒有及時抓住機會,雖有作品也未能抓準時機在《鎮魂》之後上線,再加上白宇參加了幾檔綜藝,容易造成觀衆印象模糊,演員or明星,傻傻分不清。

就好像《我和我的經紀人》中朱亞文提到的,演員綜藝過多,容易使觀衆跳戲。

而朱一龍在《鎮魂》之後,一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將其熱度保持,劇中齊衡的人設也是非常有觀衆緣。與此同時,《許你浮生若夢》的羅浮生的形象更是給了觀衆不一樣的人物塑造體驗,《重啓》官宣朱一龍參演,既造了聲勢,又引發觀衆期待。

其實鎮魂之後,朱一龍主要受益於《知否》,畢竟這是一部製作精良、全員演技在線的作品。

隨後,代言廣告經常在各大平臺播出,大大的擴大了受衆羣體。

當然公司營銷只能起到加持的作用,好作品纔是硬道理。

所以說,作爲一名演員,有好的作品,觀衆自然能記住,如果只是一味地靠經紀公司賣人設、耍營銷無異於空中樓閣,轉瞬即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