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說起“替父還債”,爲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進入演藝圈的藝人不佔少數。

中國港臺藝人因這類原因從藝者居多。

比如:歐弟、吳奇隆、張柏芝、蔡少芬、謝霆鋒……

當然,還有羅志祥。

從“亞洲舞王”到“綜藝咖”,是羅志祥的自我“救贖”

在羅志祥的回憶中,從小家裏條件便不是很樂觀,時不時會有要債的人來家裏催還錢,所以羅志祥進入演藝圈有部分原因是想要幫家裏減輕負擔。

羅志祥進入演藝圈,再我看來,不是巧合,而是“命中註定”。

羅志祥的父親是業餘主持人、媽媽是歌手。

也許是有良好的藝術遺傳基因,小時候的羅志祥,3歲便會打鼓,等到他長大一些,爲了可以掙一些錢,便和父親同臺演出。

因爲打鼓,羅志祥被一位外國人看上,想帶他去國外學習,雖然後來因爲父母親的不捨得,羅志祥繼續留在國內,但是可見羅志祥在藝術領域還是很有天分的。

後來,羅志祥中學時期,在媽媽的嘮叨和督促下,羅志祥終於從一個200多磅的胖子變成了又高又瘦的帥氣少年。

一技之長、好看的外貌,正是進入演藝圈的基本條件。

02

羅志祥出道至今有很多標籤,“亞洲舞王”、“主持人”、“歌手”、“朱碧石”……

在這些成功標籤的背後,羅志祥的從藝之路並不是那麼順暢。

去看羅志祥的簡介,他是15歲出道,那個時候是1994年。

1994年,韓流始祖H.O.T還未出道,韓流還未開始。

如果細究,羅志祥真正意義上的出道是在16歲,以模仿大賽選秀的形式,“四大天王”組合成員的身份正式踏入演藝圈。

當時的“四大天王”組合有四個人,他們是歐漢聲(歐弟)、陳顯政、陳中威和羅志祥,各自代表的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

從“亞洲舞王”到“綜藝咖”,是羅志祥的自我“救贖”

當時,“四大天王”組合剛出來的時候,公司抱着試水的心態爲他們發了第一張唱片,誰知道反響不錯,唱片賣的也好。

公司抓住熱度爲他們又發了第二次唱片。

可是,再美麗的事物也會有看膩的一天,再優秀的組合也會有被消費過度的時刻。

所以在公司爲他們發行第三次唱片的時候,銷量大不如前,“四大天王”組合的熱度只剩餘溫。

後續組合的兩位成員退出,“四大天王”組合解散,這纔有了羅志祥與歐弟組成的“羅密歐”組合,參加、主持綜藝節目。

早期主要是歐弟負責暖場,羅志祥隨聲附和就好。

後來隨着歐弟服兵役,“羅密歐”組合於2001年解散。

與此同時,羅志祥的演藝事業進入了低潮期,那個時候,他沒有工作,每天只是早上出門後,或者去公園溜達一天,或者去朋友家待一待,晚上回到家還要給媽媽打電話,騙媽媽說今天自己做了什麼工作,參加了什麼節目。

因爲羅志祥每個月都會往家裏寄錢,爲了不讓媽媽知道自己沒有工作,一向好面子的羅志祥選擇向朋友借錢,作爲自己的薪水每月寄給媽媽。

從“亞洲舞王”到“綜藝咖”,是羅志祥的自我“救贖”

也正是因爲缺錢,羅志祥選擇去主持綜藝節目,極度愛美並且有潔癖的羅志祥在節目中,他被往臉上扔蛋糕、撲面粉、砸活小魚;往頭髮上砸雞蛋;往臉上夾夾子;頭上放章魚等等。

從“亞洲舞王”到“綜藝咖”,是羅志祥的自我“救贖”

羅志祥曾說“在演藝圈,坐電梯上去,別做電梯下來”。

正是因爲不顧形象的表演,羅志祥因爲主持節目獲得了綜藝節目收視“三冠王”。

03

在經歷過這些之後,羅志祥已經不再相信自己可以發專輯,繼續做回“偶像”。

所幸的是,千里馬始終是千里馬,總有伯樂識得。

羅志祥有了發專輯的機會,好像之前所有的努力,“四大天王”也好,事業低潮也罷,彷彿都是在爲以後的羅志祥做“鋪墊”。

2005年,羅志祥成爲站在“臺北小巨蛋”上開演唱會的第一位歌手

2006年,羅志祥憑藉《精武門》有了“亞洲舞王”的稱號,《精武門》是多少年輕人燃燒街舞夢的開端啊。

與此同時,韓流入侵風頭正盛,雖然伴隨着H.O.T的解散,但是當時神話組合、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在獲得觀衆粉絲瘋狂追捧的同時,作爲“亞洲舞王”的羅志祥在當時可以稱爲可以與韓流明星同臺PK也不相上下的歌手。

“我覺得演藝圈很殘酷,因爲當你一被否定的時候,可能就會跌到谷底,但演藝圈其實要在重新爬起來的機會,其實還蠻難的”。

從“亞洲舞王”到“綜藝咖”,是羅志祥的自我“救贖”

從“亞洲舞王”到“綜藝咖”,是羅志祥的自我“救贖”

經歷了人生低谷、事業起伏的羅志祥,後來憑藉自己超強的綜藝感,多次現身綜藝節目,搞笑形式自成一派,並且伴隨着“朱碧石”的誕生,羅志祥彷彿成爲了新一代大齡“流量”藝人。

但是又有誰知道,在這背後一次又一次的跌倒與爬起之間,是一段很長的旅程。

文|一點也不文藝 圖|網絡本文已聲明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衆號:一點兒也不文藝期待再次遇到心靈撞擊的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