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黃山滿目的黃山松就會映入眼簾,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峯不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峯,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巖峭壁之中,挺立於峯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漫山遍野的黃山松,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

  黃山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讓人浮想聯翩……。每一幅黃山美景作品都可以見到黃山松的英姿,其柔美、剛毅的形象爲人廣爲傳頌和膜拜。

  黃山松怪就怪在大意看上去長在石頭上,根部不着土,寄生於石,松針短而粗密,顏色蒼翠,生機勃勃,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實它生長懸崖絕壁之上,根系扎進石縫中,據有關部門分析研究,黃山松是從石縫中吸取所需要養份和水。它的根能分泌出一種有機酸,一點一點地浸蝕花崗岩,使岩石加快風化,形成少量的岩土,而供其紮根。除此之外,黃山松還能從空氣,雨雪中吸取養份,以供其生長所需,所以它能在懸崖絕壁上生存,在千米高峯上傲霜鬥雪、挺胸而立並繁衍生息,真是世界之“絕妙”。

  “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衆木成林的團結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人們來到黃山,不僅能感受到黃山松的美麗和堅強,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精神——黃山松精神。黃山松精神正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精神。(以上部分文字來自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下面這組照片是我本次遊覽黃山期間拍攝的部分黃山松的照片。在我看來那些名松或者更本就沒有名的黃山松,同樣可圈可點,婀娜多姿,光彩照人。他們昂首挺立於風口潮頭,不折不撓,值得受人敬慕和稱頌。

安徽:再登黃山(六)
迎客松是黃山奇松之首,挺立於玉屏峯東側,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樹高10左右,胸徑64釐米,地徑75釐米,枝下高25。樹幹中部伸出長達76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此松被稱爲黃山松的代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安徽:再登黃山(六)送客松高4.8,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枝葉側伸好像作揖送客,與名揚世界的黃山迎客松遙相對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送客松”,由於樹齡老化雖經多種措施搶救仍然枯死。這棵送客松離迎客松較近,樹幹挺拔、分枝合理,呈旗形樹冠,與原送客松形神相似,體積略大,長勢旺盛,該樹依託的背景與原樹相同,均爲蓮花峯;是送客松的“接班人”。

安徽:再登黃山(六)
蒲團松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側枝密集在2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故名。冠幅直徑10,投影面達78平方米

安徽:再登黃山(六)連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峯途中海拔1630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幹,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樹齡約400年。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天都峯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爲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

安徽:再登黃山(六)
豎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臥雲峯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幹伸出形似豎琴。樹高8,樹齡約550年。

安徽:再登黃山(六)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峯岔路口海拔1650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臥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乾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爲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樹齡約450年。

安徽:再登黃山(六)
鳳尾松。

安徽:再登黃山(六)2006521聯合國祕書長安南登上黃山,沿途一棵狀似雨傘的黃山松引起了安南的注意。安南說:“我看這棵松樹特別像一把雨傘,能不能叫它雨傘松?”陪同安南訪問的黃山市市長李宏鳴也高興地說將這棵松樹以安南祕書長的建議命名。

安徽:再登黃山(六)
團結松,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峯海拔1520處,鐵根盤結,側幹衆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徵着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樹齡約400年。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安徽:再登黃山(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