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供應偏緊格局難持久 甲醇短空思路不變

一方面,隨着月底進口的不斷增加,階段性供應偏緊格局有望緩解。另一方面,下游整體上呈現偏弱格局。總體來看,甲醇難以打破當前的振盪區間,操作上短空爲宜。

目前,雖然國內甲醇市場供應階段性偏緊,但是由於後期進口量將會增加,需求或將下滑,總體上看,甲醇將延續弱勢格局。

供應偏緊格局難持久

受美國加息、國內股市下跌導致的恐慌情緒影響,上週甲醇期貨呈現高位回落走勢。目前來看,甲醇港口庫存有所上升,但是據瞭解,實際上能夠流通的貨源有限,貿易商庫存處於低位,華東地區仍然需要外界補充供應不足。

進入四季度,國內甲醇企業進入集中秋檢階段,涉及的產能達到615萬噸/年,實際的產量損失達到51.78萬噸,市場進入供應偏緊階段。另外,受環保巡查影響,河南、安徽等省份今年的甲醇生產始終處於低負荷狀態,能夠流出的貨源有限。山東地區,隨着魯北煤制烯烴的投產,當地的甲醇已經能夠實現自產自銷,基本上不再向外地出貨。不僅如此,隨着供暖季的到來,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再次出現,目前西南地區已經出現了工業用氣限制的政策,雖然不會出現去年氣制甲醇全面停產的現象,但是生產受到影響在所難免。

整體來看,西北、西南以及內地能夠流入華東的貨源有限,國內供應緊缺的問題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因此,目前華東價格較高,跨區域間的套利也難以實現,這對於甲醇價格將會形成支撐。

10月中旬以來,國內到港的甲醇船運極爲有限,國內階段性的供應不足問題難以通過進口來解決。不過,進入10月下旬,進口甲醇將會陸續到港,這有助於緩解國內供應不足的問題。不僅如此,伊朗Marjan 石化公司新建 的165 萬噸/年裝置目前運行穩定,預計10月底就有貨源進入國內。與此同時,前期檢修的新西蘭的230萬噸/年的裝置和馬來西亞的170萬噸裝置也都陸續投產。因此,我們認爲,後期國內甲醇進口將會呈現增加態勢,華東地區供應偏緊的問題將會得到緩解。

下游整體採購將結束

金九銀十之後,下游進入淡季,甲醇訂單量開始下降。目前,西北煤制烯烴的利潤在1400元/噸,較前期下滑。相應地,華東地區外採甲醇制烯烴的企業普遍陷入虧損,後期的開工負荷存在下滑預期,華東需求將會下降。

傳統需求方面,整體表現穩定。近期,環保壓力減弱,消費回暖。不過,由於民用燃氣消費的下滑,二甲醚表現不佳。在這種情況下,甲醇下游整體上呈現偏弱格局,市場對於甲醇的集中採購期將會結束。

綜上所述,雖然國內裝置集中檢修,華東市場貨源緊張,但是隨着月底進口的不斷增加,這種階段性供應偏緊的格局有望得到緩解。加之,考慮到後期消費存在下滑預期,我們認爲,後期甲醇將延續弱勢格局,但是難以打破當前的振盪區間,操作上還是以短空爲宜。

責任編輯:韓奕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