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写了他听说的两种可能:一是一个老太监说,光绪死前一天还好好的,因为服了袁世凯使人送来的一剂药就病重了。这些入京名医中,江苏名医杜钟骏是在光绪病重时的七月应召入宫,直到光绪死后才岀宫,是少数几个目击光绪帝弥留的御医,他并未怀疑光绪是非正常死亡。

提起光绪皇帝,可能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就是懦弱。因为在他执政时期,有个老佛爷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光绪就是一个傀儡。

更吊诡的是,光绪和慈禧二人去世的时间,相差不过22个小时,连一天都不到。

慈禧去世时已经74岁,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而光绪只有38岁,正值壮年,为何早早陨落?

光绪之死也成了清朝最后的疑案,这只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桩疑案。

清朝最后的疑案:光绪和慈禧去世相差不到一天,是巧合还是阴谋?

阴谋之谜

长期陪侍光绪帝的翰林院学士,在3年后写了一本光绪帝的传记《崇陵传信录》,里面就隐晦地指出了一个暗藏的阴谋。

光绪死前11天,是慈禧太后生日,光绪照例率领文武百官去贺寿。没想到慈禧并不愿和皇帝见面,当时她患有痢疾,经常拉肚子。

命太监传懿旨,说自己生病,贺寿的仪式取消。有人跑去跟慈禧告密,说皇上听说太后病重,面有喜色。慈禧听说勃然大怒,声称自己不能死在光绪前面。

作者的言外之意,就是慈禧通过阴谋让自己的话成为了现实。

清朝最后的疑案:光绪和慈禧去世相差不到一天,是巧合还是阴谋?

这种说法,越到后来越加流行。晚清内务府大臣的儿子察存耆回忆,他幼年时适逢光绪之丧。

他父亲接到光绪的死讯后跟叔叔们说:“前天天子受大夫诊脉,没听说有什么事,皇上还在外屋站着呢,怎么可能这么快呢?”他的一位叔父说:“指不定这里头有什么事儿!”

察存耆最后说,慈禧太后自知自己来日无多,正好赶上光绪生了点小病,便叫李莲英给光绪送了药去,叫他看着光绪吃完再回去,光绪在吃药的当天下午就死了。

另一位清朝大臣后代回忆说,他的曾祖父溥良时任礼部尚书,在慈禧太后临死前,看见一个太监端着酸奶往光绪那里送,说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送后不久,光绪帝就驾崩了。

帝后之争

清朝覆灭之后,一堆遗老遗少们就喜欢拿光绪和慈禧之死的事来说,各种回忆录和小说都有各自的见闻和解释。老一点的自称亲历者,年轻的则是从御医、皇族那里听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说法听起来更可信。

连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说了这件事,不过像他这么核心的人物,因为当时年纪小,也不能给出确切的说法。

清朝最后的疑案:光绪和慈禧去世相差不到一天,是巧合还是阴谋?

他写了他听说的两种可能:一是一个老太监说,光绪死前一天还好好的,因为服了袁世凯使人送来的一剂药就病重了;二是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

当然,溥仪的话很多也是信口开河。清宫规定的皇帝用药程序十分严格,岂能一个大臣说送药就能送?听信一个老太监的话就写下来,简直太忽悠人了。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光绪之死的扑朔迷离,被普遍解读成慈禧下的黑手,显然跟光绪执政中后期跟慈禧的关系紧张,尤其是戊戌变法期间刺杀慈禧太后的密谋有关。

光绪虽然从头至尾不知道康有为企图策动“围园弑后”,但是慈禧很明显把账都算到光绪头上,感觉她一手抚养长大的皇帝背叛了自己。

这种传言最早的传播者正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他流亡美国之后,在光绪死后第二天就致电美国总统,不要承认清朝新皇帝,理由是慈禧杀了英明的光绪帝。当然美国政府并没什么表态,毕竟这是别人国家的家事。

戊戌政变之后,整个社会包括帝国官僚体系,对光绪的境遇都抱有很深的同情。一个年轻且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在改革的道路上因为触动了太后的底线,结果搞得人身自由都没有了。

贵为皇帝却活得很压抑的,连老百姓都不如,这是时人心目中普遍对光绪的形象。

清朝最后的疑案:光绪和慈禧去世相差不到一天,是巧合还是阴谋?

与此同时,慈禧的权力欲望、毒辣也被塑造出来。再加上他们前后一天离世这么蹊跷,整个谋害的证据链就完整了。

但是这些说法全然忽视了义和团之后,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已经远没外界想象的那么剑拔弩张,慈禧甚至再次支持光绪搞变法,重回被中断的政治改革。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出炉,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可惜,此时光绪病倒了,甚至到了御医束手无策的地步。

光绪死后,患了好长时间痢疾的慈禧不禁悲从中来,以致病势增剧,最后病逝。从这个角度看待光绪之死,或许更符合常理。

然而缺少了阴谋论,这样就显得不够精彩,野史不喜欢平平淡淡,而要追求噱头。

盖棺未能定论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

光绪身体不好,常年患病是朝堂公开的秘密。朝廷多次对外发表招聘,征求全国名医。法国驻京的医官多德福就曾为光绪看病,发现他年纪轻轻就身患疾病。后来慈禧过继一个阿哥给光绪,怕光绪多病不能生育。

清宫档案中,现存有光绪自述病情的档案,里面写道:“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光绪从青春期就频繁遗精,他说最初白天一听到锣声就自己泄精。到了30岁出头,几乎无精可泄了。

除此之外,还记载了光绪以遗精为主的并发症:怕风寒、耳鸣、腰酸背沉、肢体寒冷、尿频、尿后滴沥、下体潮湿等,这都是肾虚精亏导致的症状。

清朝最后的疑案:光绪和慈禧去世相差不到一天,是巧合还是阴谋?

到了1908年,光绪帝的病情更为严重。宫中御医无计可施,清廷征召民间名医入宫诊视。

这些入京名医中,江苏名医杜钟骏是在光绪病重时的七月应召入宫,直到光绪死后才岀宫,是少数几个目击光绪帝弥留的御医,他并未怀疑光绪是非正常死亡。

福建名医周景涛是光绪去世之日在宫内入值的御医,据说,光绪去世当天上午九时,诸名医入诊,周景涛先到了,就替光绪把脉说,皇上“下焦不通”。光绪感叹说自己一辈子不通了。

这个时候光绪已病危,载沣对隆裕说需要预备后事。此前一天,慈禧已经发现光绪病露危象,于是当机立断,连发三道谕旨,授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宣溥仪入宫。

有历史学者研究了光绪与慈禧的死因,指出光绪实因长期患有痨瘵,病入膏肓,脏腑皆已坏死,最后心力衰竭而亡。慈禧则因年迈体衰,病情逐渐加重,在光绪死后次日发生突变,很快去世,两人相继病死完全是一种巧合。

清朝最后的疑案:光绪和慈禧去世相差不到一天,是巧合还是阴谋?

2008年11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召开“清光绪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会上由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设计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联合发布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认定光绪系砒霜中毒死亡。

在引入现代科学的手段之后,虽然光绪之死已经被认定是正常死亡,更符合历史的原貌。但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有些事永远都不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