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某小學一個班超六成同學升名校,有家長卻想說……

  別讓“政策保障”折損教育公平。

  北京市西城區“小升初”學區派位結果7月6日出爐,某小學一個班32名學生參加計算機派位,20人成功邁入市重點中學。一個班有超過60%的同學進入重點名校,在西城區乃至北京市都可謂名列前茅

  如此高的“中獎率”,部分家長諱莫如深,一些學生卻道出了真相——政策保障。它的前身叫“共建”,一些部委或大型企業,爲了滿足職工子女入學,會通過單位贊助錢或物的方式與多所知名中學建立“共建”關係,“共建生”享有一項“特權”,他們上某個中學,不受行政區域、學籍、學生實際居住地、戶籍的任何影響。

  2014年,爲響應教育部政策號召,北京市西城區當年取消了“共建”,提出了“政策保障協調入學”方式。今年4月27日,北京市西城區教委官網公佈的“15號文件”中,又刪除了“政策保障協調入學”方式。表面上看普通百姓子女增加了派位到優質校的機會。但隨着7月6日派位結果的出爐,大家卻發現,“政策保障”威力還是那麼強大,普通孩子離優質教育資源仍是那樣遙遠!以上述班級爲例,21名被學區重點名校錄取的學生,基本上是強勢行政、企事業單位的子弟,而普通家庭背景的學生多被派位到學區較差的中學。

  有人說,“共建”“政策保障”等政策是歷史形成的,需要協調多個部門、多個單位,想要改變很難。筆者也相信,有關部門一直在強力管控“政策保障生”的名額,但今年上述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可能還不是個案。這種懸殊的結果實在讓人瞪目!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顯著特徵。“政策保障”在一定條件下應是對那些具有突出貢獻人士的獎勵,而不是成爲某些強勢行政、企事業單位的“自留地”。如此行爲不僅會折損教育公平,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同時也嚴重傷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試想一個孩子看着同學憑着家庭背景進入一所理想名校,而自己只能去一所同學們都看不上的“差學校”時,他會有什麼樣的感受?過早地讓孩子面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又會讓他的心靈遭受怎樣的創傷?這不僅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擔憂的問題,也是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反思的問題。

  因此,希望有關機構在招生、升學等重點環節嚴格把關,不讓腐敗分子有可乘之機,同時盼望教育主管部門用好政策,用對政策,將“公開、公正、公平”落到實處,讓過程透明、結果透明。

  (作者薛小樂,系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桂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