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一出生就要开始学会走路,据统计,人的一生中要走72000公里,相当于每天至少要走2.5公里。由于腿的长短及走路的频率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走路的里程可能就不一样。人走路的频率在35岁时,达到顶峰,从35岁后开始慢慢变缓。而人的身体机能也是从35岁后,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从走路的速度是可以预测人的寿命。

  从走路的速度,能预测人寿命长短?每秒走多少米最健康?可以预测。

  曾经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做过一个调查,那些走路速度每秒超过0.8米的人,他们的寿命要高出平均寿命5岁左右。说到每秒0.8米不好计算,我们可以换算下,也就是0.5公里的路程在10分钟左右即可走完。

  从这个报表中可以看出,平常走路较快的人,平均寿命要高出正常值5岁左右。虽然说,走路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平常的运动,但是,你要完成走路这一个动作,是需要骨骼与肌肉、神经等器官配合完成的,同时,还需要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协调完成。所以,从走路我们是可以了解到身体很多器官的运转情况。

  我们平时走路的速度都基本是恒定的,速度与自身各器官系统功能是相协调的,他们之间相互适应了。所以,一个人的走路的速度也是恒定的,并不是,你去刻意走快或者走慢。

  当然走路的速度不会反应身体的所有问题,依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来全面的衡量。

  那么,我们怎么走路就越走越慢呢?

  因为,人到了35岁后,我们的肌肉中的蛋白质会以每年0.4%到1.5%的速度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体内的肌肉会越来越少,肌肉力量下降,这样就导致走路的时候力不从心的感觉。从而导致走路越走越慢。建议,平常多吃点高蛋白食物,可以适当的喝点牛奶,尤其是35岁后的女性。

  那么,我们如何改善这一症状呢?

  虽然说,步速与一个人的寿命有关,但是,不要刻意的去加快步速。一个人的步速基本是恒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延缓步速减缓。建议:平常多运动,多在户外走走,一个人,每天至少要走到3到5公里左右,减少坐着的时间。争取每周至少有4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运动。

  其次:在饮食上面也要注意,平常要多补充蛋白质。每天早上一个鸡蛋,晚上一杯牛奶,平常的饮食中多吃点优质蛋白,保证每天蛋白质的摄入。

  步速能反应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当你发现自己或者其他人的步伐变慢了,那么,就需要注意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