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小記者紅色茅山研學遊

Let’ go!

      重走鐵軍路,追尋紅色記憶。繼10月14日推出“南京日報小記者紅色茅山研學遊”以來(戳此回顧南京日報小記者紅色茅山研學遊啓動啦!),上週六研學遊活動再度啓程。50名小記者走進句容茅山,開始一天的紅色研學之旅。

     句容茅山是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革命歷史資源豐富。80多年前,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着新四軍的第一、第二支隊挺進蘇南,開闢了以茅山爲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爲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幫助廣大未成年人重溫光輝歷程、感受信仰的力量,本報聯合茅山風景區管委會推出“南京日報小記者紅色茅山研學遊”活動。

(一)穿軍裝戴軍帽,奏唱國歌

     “先穿上衣,再穿褲子,套上綁腿,然後左肩斜跨背上書包、紮上皮帶,最後戴上軍帽。”在茅山風景區遊客中心大禮堂,張譽嚴教官給小記者示範穿軍裝的要領。“穿好軍裝後,要上下再整理一下,把上衣釦子扣好,帽子戴正。“

     接着,張譽嚴給小記者講述了新四軍服裝的由來。新四軍軍服主要品種有軍帽、軍衣、軍褲、軍大衣、標誌符號等。軍帽爲直筒圓頂加圍式,分單帽和棉帽。直筒式帽牆,平面圓帽頂,帶弧形帽檐和帽圍,帽圍兩端靠兩粒小鈕釦結合在一起,冬季帽圍可以放下,起到護脖、護耳的作用。軍上衣爲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分夏服和冬服。不分大小號碼,長度一律"二尺五"。軍褲,幹部爲西式褲,士兵爲改良中式褲。軍大衣爲翻領、雙排扣、兩個暗袋(軍官大衣有袋蓋,士兵大衣無袋蓋)、後開衩(軍官大衣長開叉,士兵大衣短開叉)。軍服顏色,八路軍多爲土黃色,新四軍多爲灰色。臂章爲“N4A”符號,其中,用英文NEW(意爲新)的開頭字母N、4(代表中“四”字)和A(軍的英文略號)組成“N4A”表示“新四軍”。這種臂章用石版印刷,線條簡潔流暢,配以白底藍字,醒目有力,深受歡迎。“N4A”臂章很快就在新四軍中廣泛使用。

張譽嚴教官示範穿軍裝要領

穿上軍裝,變身小小新四軍,小記者坐姿挺直,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顯得非常精神。

全體起立,奏唱國歌。小記者神情莊重,跟隨樂聲一起大聲齊唱國歌。激動、自豪之情寫在臉上。

開班儀式上,茅山紅色文化培訓中心主任趙厚春勉勵小記者,把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哀思轉化爲學習和生活的動力,讓革命先烈的鐵軍精神得到傳承和發揚。

(二)敬獻花籃緬懷先烈

     1995年,鎮江市31.3萬名黨員捐資修建了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碑前共317級臺階,每組50級,寓意抗戰勝利50週年;6組寓意6月,最後17級代表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軍“韋崗處女戰”勝利的日子。

     紀念碑前,小學員敬獻花籃、默哀、聆聽軍號,緬懷先烈。“碑前放鞭炮,空中響軍號”,小學員們在紀念碑前領略了茅山上的紅色傳奇。

敬獻花籃

默哀

(三)瞻仰小號手銅像,緬懷小英雄

1943年10月27日,新四軍47團和茅山保安司令部利用日軍換防機會,在茅山腳下望母山與通往大茅峯西山谷石階道兩側伏擊消滅日軍。伏擊中,17歲的司號員小王按照上級命令吹起衝鋒號,戰士們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羣。日軍招架不住,紛紛潰退。此伏擊戰殲敵16人,傷敵十餘人。新四軍亦有傷亡,其中包括年輕的小號手。

2005年9月,在小號手犧牲的地方,當地百姓建造了小號手銅像,供後人瞻仰緬懷。

聽講解員講解小號手的故事

小記者在銅像前繞場一週,紀念這位爲國捐軀的小英雄

(四)紀念館內聆聽前輩英勇事蹟

午餐後的拓展訓練上,小記者踊躍表演節目。你背詩我唱歌,你說謎語我說腦筋急轉彎,“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一人開頭,小記者齊誦《弟子規》。歡聲笑語在山林間迴盪。

新四軍紀念館一樓展館主要分爲“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闢”“茅山新四軍東進北上” “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堅持” “蘇南人民奪取抗日鬥爭的勝利”五大部分,真實地反映了以茅山爲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1398年6月17日,新四軍先遣司令員粟裕率部在鎮江韋崗高驪山口伏擊日軍,激戰半小時,首戰告捷,擊破‘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抗戰必勝的信心。”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解,把小記者帶進戰火紛飛的年代。

在革命先烈雕像前,小記者重溫少年先鋒隊入隊宣誓儀式

(四)家長感言

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二(8)班董燕冰家長:

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得知南京日報和茅山風景區管委會推出小記者紅色茅山研學遊活動,我毫不猶豫給孩子報名參加,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在紅色研學中陶冶情操,增長見識,接受革命主義教育。鐵軍精神,永放光芒。今天的活動太有意義了!

石鼓路小學四(3)班許軒冕家長:

許軒冕學習小號有一年多時間了。他了解到茅山小號手的故事後,一定要報名參加這個活動。

穿軍裝、瞻仰紀念碑、聽新四軍浴血奮戰的事蹟、重溫入少先隊誓詞,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身臨其境,切身體驗戰爭的殘酷,更加懂得現在的和平幸福來之不易。我爲這個活動點贊!

(五)小記者活動感受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一5班萬知語:

看到祖國備受欺凌的那段時光我心情沉重,深深地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盛,我一定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

金陵中學實驗小學一(3)班 劉家鋮:

當我們走到小號手犧牲地,教官告訴我們有個年輕的小號手是17歲時犧牲的,我頓時感到心酸難過,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以前千千萬萬戰士們鮮血換來的,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努力學習。

仙林小學一五班 張睿哲:

在紀念館裏面,我們看到了很多兵器,有鋼盔、三八式步槍、機關槍、手榴彈等等,還看到了新四軍戰士的照片。我們瞭解到很多知識,新四軍的軍長是葉挺,副軍長是項英,第一次大勝仗是韋崗戰鬥。

南師附中仙林小學 一(9) 班 楊添亦:

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後要當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今天有幸讓我穿上軍裝,戴上軍帽,提前體驗了一下當一名軍人,我很興奮,也很自豪。

文字:許見梅

攝影:浦 宏 姜靜 許見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