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文化相互融合

傳統文化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放光彩

2015年,館藏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在故宮展出時引發“故宮跑”。急不可耐的觀衆像開運動會一樣往展廳狂奔,只爲了一睹真跡。每人只能在畫卷前停留幾分鐘,即使對畫卷意猶未盡,也只能抱憾而歸。

三年後,《清明上河圖》又將展出在大衆面前。

與以往不同的是,“故宮跑”不會再出現,觀衆可以盡情欣賞畫卷的每一處細節。這就是由鳳凰衛視集團旗下的鳳凰數字科技、鳳凰領客和故宮博物院的故宮出版社等部門聯合制作的大型高科技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

與傳統靜態布展形式不同的是,本次《清明上河圖3.0》是一場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構築出真人與虛擬交織、人在畫中的沉浸體驗。這一創新型產品也正是今年博物館日“超級連接”主題下最引人矚目的成果。

《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

動起來的長卷

穿越千年的情景體驗

“如何讓現在的觀衆更好地接受這些古老的文化,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鳳凰數字科技總裁王曉東表示。

對於這一難題,《清明上河圖3.0》展演則交出了一份詳實的答卷。本次展覽包括巨幅互動長卷、宋代雨巷互動體驗區、孫羊店沉浸劇場、虹橋球幕影院等四個展廳,以及一個宋人文空間,從各種維度最大化地營造觀展的沉浸感和互動性。

點擊播放:《清明上河圖》長卷動態效果

高清動態原作體驗區“巨幅互動長卷”,通過雙8K超高清投影技術以動態效果展現北宋都城汴京的衆生百態。

原畫中814個角色、83頭牲畜、29艘大小客貨船、13輛交通工具、180多棵樹均爲動態效果。觀衆可站立於長卷前,看長卷緩緩滾動,細緻欣賞畫中人物場景。

長36米,高4.8米的《清明上河圖》巨幅互動長卷

動態長卷對面的顯示屏上,12個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點解說輪番滾動。

關於城門、孫羊店、趙太丞家、遞鋪、交通工具、腳店、虹橋、船運碼頭、漕運、掃墓遊春、柳樹和郊外的信息講解一應俱全,每個信息點特製動態影像,通過近距離觸摸交互,讓觀衆通過展演對宋代文化有着更深入的瞭解。

4K液晶滑軌交互系統

沉浸式全息互動劇場“孫羊老店”結合了全息影像、舞臺美術和真人表演,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全息環繞劇場。

店外人潮湧動,行人如織。店內人聲鼎沸,小二殷勤招待。甚至還有宋代的“外賣”燒雞送來,以及歌女彈琵琶唱曲等細節設計,展演以身臨其境的形式讓觀衆切身體驗汴京日常生活場景。

孫羊店沉浸劇場

此外,LED地屏全感官互動體驗區“宋代雨巷”會根據觀衆的足跡所至,展現出漣漪、綠草等動態場景,營造出沉浸式交互體驗空間。

雨巷採用LED互動地屏,會感應觀衆腳步,在地面上浮現片片漣漪

更讓人身臨其境的展廳當屬虹橋球幕影院“汴梁碼頭”。觀衆可坐上搖曳的船椅上,觀看270°全景影片,6分鐘展現從黃昏日落到華燈初上的宋代汴京河畔的景象。36個獨立建築和24艘船隻模型參考了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並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出古代的汴梁城河畔情境。

虹橋球幕影院:觀衆“穿過虹橋”,球幕的影片將會轉爲夜景

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的背後,是鳳凰數字科技團隊的精心打造。

“畫師團隊需臨摹張擇端的筆法,一幀一幀畫出來。十幾個人畫了整整一年半。”據鳳凰數字科技總裁王曉東介紹,《清明上河圖3.0》動態畫卷是由幾萬張手工畫卷製作而成,背後凝結了數位畫師的心血打磨以及衆多專家共同研究的成果。

做好的圖稿還要經過專家的嚴密審覈。故宮博物院研究室、資料信息部、故宮出版社與鳳凰團隊,邀請藝術家、文化專家組成專項小組,歷經近兩年的反覆推敲,力求其內容的精益求精。

在虹橋球幕影院展廳播放的動態影片畫稿細節同樣經過悉心打磨,譬如圖稿上的船隻模型是否符合宋代的造型,船上有舷窗有幾扇、客船的繩釦的打結是否符合宋代打結方式的慣常手法等皆有非常細緻的講究。

點擊播放:虹橋球幕影院所播放影像“汴梁碼頭”

基於對歷史的尊重以及對內容的考究,才能做出經得起考量的《清明上河圖3.0》展演作品,以及讓觀衆感受到良好的看展體驗。

“受衆的口味越來越高,對展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王曉東談到,“比起單純看展,觀衆希望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有趣體驗,或是把畫作‘帶回家’慢慢欣賞。”

而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也在逐一滿足這些要求。譬如,本次展覽中,8k高清數字技術可以讓觀衆更清晰地看到作品的原貌,觀衆亦可以掃描《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APP二維碼下載該APP後,隨時隨地反覆揣摩畫卷細節。

科技助力文化

“超級連接”時代來臨

數字化和科技化爲推廣傳統文化開拓了新思路。原本被束之高閣的文物與觀衆更近了,傳統文化更是通過多種形態走近觀衆,從而變得更加生動和親切。傳統文化與科技、泛娛樂相結合是打造文化IP最深入人心的方式之一,也是傳統文化連接大衆的紐帶。

AR、VR、全息影像技術、沉浸式表演、動漫、漫畫、遊戲等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展現方式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虹橋球幕影院

《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以紀錄片的形式將傳統文化娓娓道來,兩部作品皆以極高的播放量位居全網前列,併成爲年輕人口中熱議的話題。騰訊曾和故宮合作,在遊戲《奇蹟暖暖》中融入了養心殿文物、《清代皇后冬朝服》等元素,將宮廷元素及其豐富的內涵以更有趣新穎的方式呈現給年輕人。

文物之美從不冰冷刻板,其背後的故事需要用多維度的手法去挖掘。飛速奔跑的科技與底蘊豐厚的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傳統文化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放光彩。

而《清明上河圖3.0》即爲其中出色的創新成果之一。它開創了首次將文物IP作爲全息概念去呈現的先河,是將二維文物打造成四維的獨特產品。不僅如此,《清明上河圖3.0》在展示創意程度、專業度以及呈現效果上都可圈可點。

“立足於超級互聯的世界,博物館需融入潮流,通過新的藏品闡釋手段和新的表達方式尋找新觀衆。”鳳凰衛視與故宮博物院打造此次展演的目的與初衷也正在與此。

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文化自信再出發

要知道,受制於文物保護等諸多因素,“絕大多數文物人們一輩子都見不上一面。”

譬如,敦煌的莫高窟的許多窟都已經停止接待參觀者,因過多的遊人參觀導致窟內氣溫環境等變化,對壁畫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封窟後,上千幅的壁畫都無法展出。

拿《清明上河圖》真跡來說,其展出機會更是極爲有限。每五年才能展出一次,每次展出不能超過一個月。觀衆排隊數小時,也只能近距離欣賞數分鐘而已。且布展要求嚴格,玻璃窗裏需充上氮氣,光線不能太強,否則對文物也會有損。

從現實條件來說,《清明上河圖》這樣的重量級國寶很難“走出去”,在故宮展覽就已經很不易。

104寸8K高清八連屏

當飛速發展的數字科技手段打破了諸多限制,更多國寶級文物也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在更多人面前。在《清明上河圖3.0》長卷上,觀衆不僅可以近距離看到比原畫更精細的展演作品,更可以多維度多體驗地立體感受到精確描繪的船隻、橋樑、商店和風景,以及北宋繁華城市社會生活。隨着“文物活起來”,歷經歲月變遷的國寶再次煥發光彩。

近年來,傳統文化藝術逐漸迴歸大衆焦點,並贏得了更多欣賞和探究的目光。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走出去”以及“活起來”。也是更加任重道遠的任務。

“每個時代的文物工作者都有不同的使命,我們今天要面對的,是更加艱苦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活起來’三個字,對我們實現這個目標影響很大。”

“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重要IP進行數字化打造,也是鳳凰數字科技未來的戰略發展之一,下一步還會着手其他文物的數字化開發。”王曉東表示。

沒有人文內涵的科技是冰冷的,失去科技賦能的傳統文化是難以更廣泛傳播的。飛速發展的技術將爲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傳播,提供更加與時俱進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正在經歷中國崛起的90後、00後等年輕一代,本身就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自豪感。他們很願意去了解、宣揚和傳承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新的科技載體上重獲新生,不僅會讓國人切身體會到民族自豪感,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更將成爲走向世界、建設文化強國以及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經之路。

值班編輯:俞楊

醫保各方博弈就像搓麻,誰都不是藥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