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業委會主任能夠被選爲市黨代會代表,她究竟多大能耐?斜土街道嘉樂公寓業委會主任韓東萌,在她的帶領下,嘉樂公寓從一個沒有物業公司的老舊小區,變身如今居民“自治”的典範。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韓東萌代表對話市委書記,更是成爲街談巷議的新聞故事。

圖片說明:斜土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紅兵做客東方網(柏可林/攝)

近日,東方網主辦的“讓上海的名片更閃亮,讓百姓的生活更精彩”改革開放40年街鎮書記訪談節目,邀請到了斜土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紅兵做客東方網演播室,聊一聊斜土的法寶——“黨員三先”工作法。

黨員一切領先、處處帶頭

“黨員先想、黨員先議、黨員先行”的“黨員三先”(以下簡稱“三先”)工作法產生於街道的實踐探索。黨支部組織發動黨員,先於羣衆樹立信心,先於羣衆確立目標,先於羣衆身體力行,通過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主動性,積極引導和有效回應羣衆需求,實現黨的工作的組織動員和社會覆蓋,探索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有效機制。各居民區黨組織結合實際廣泛運用,進行了深入的實踐,從一幢樓帶動周邊樓,小區化整爲零,以點帶面;黨小組長、居民小組長、業主代表同構對應設置,完善從黨內動員到羣衆動員的體系構建;從通過“先想”解決信心和決心問題,升級到通過“先想”解決對美、對公共事務、對秩序、對社區關係的更高認識和更深思考。基層組織力不斷提升,廣大羣衆廣泛參與,社區環境不斷改變。

2014年,嘉樂公寓的物業公司撤了,不願幹!小區居民開始自主管理,也只有自己管理。當時業委會面對的是物業費餘額爲零的窘境。4年過去了,小區面貌一新,居民非常滿意,物業費收繳達到100%。嘉樂公寓治理的關鍵因素是黨員的表率作用,比如清理樓道公共空間,黨員先來,幾個是黨員身份的業委會主任副主任,先把自家樓道理乾淨。韓東萌自己也把搭的一個鞋櫃敲掉,還拍成視頻發在黨員羣裏。黨員幹部的這些舉動帶動了居民一起行動。最後,全小區178戶人家共清理出12噸7大卡車的雜物。樓道乾淨了,社區整潔了,居民都看在眼裏,原來的不配合不支持,也變成了超配合超支持。

圖片說明:斜土街道黨工委書記 章紅兵(柏可林/攝)

章紅兵表示:在具體的操作過程當中,“三先”工作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我們社區裏去年也組織過大討論,所有基層支部書記討論,怎麼優化“三先”工作法。首先支部要強起來,要善於拋出問題,讓大家思考。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商量今年要解決什麼問題,明年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路徑,我們的方法。然後大家一起行動,就有堅強的思想基礎和目標方法基礎。我們就是這麼開展的。他說:“我們黨是執政黨,只要黨員帶了頭,把羣衆動員起來,組織起來,什麼事情做不成?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網紅“鄰里匯”藏着議事平臺

李克強總理4月來滬考察的短短2天時間裏,專程來到位於徐彙區斜土街道江南新村的“鄰里匯”。這座社區裏的“託老所”以創新的養老模式幫助更多老年人實現了居家養老,被總理稱讚。徐彙區從2016年下半年起着力打造的“鄰里匯”,不但提供養老、爲老服務,它還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對接居民需求搭建公共平臺,爭取讓各年齡段的居民都走出家門,走進“鄰里匯”,使其不僅成爲老年人集聚的場所,更要成爲社區共治共享新空間。

斜土街道的鄰里匯有着自己的特色:服務貼近居民需求。鄰里匯裏提供的服務,都不是坐在辦公室裏拍腦袋想出來的,完全都是從居民實實在在的需求出發,做的安排。比如短期過夜的長者照顧、不過夜的老年照料、老年人的用餐,以及衛生服務、健康服務,包括小朋友的晚託,這些都是居民實實在在的需求。運營體現人文關懷。整個鄰里匯運營的每個細節,包括防撞、防滑以及舒適型的角度,都體現了人文關懷。任何一位居民走進來,都不會有人去問他,你是誰?你是哪裏的?你來幹嘛?進來自由自在,心是自由的、放鬆的,就有種家的感覺。鄰里匯的圖書不做任何的登記,你要看就看,看好放回原處,哪怕帶回家看也沒有關係,看好再放回來。到最後,書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全程突出居民自治。鄰里匯在建設過程當中,要建成什麼樣?環境怎麼佈置?文化怎麼凸顯?一定程度上是居民起了主體作用。因此大家走進門就會看到船文化的元素,因爲江南新村原來是江南船的工人新村,對船文化有特殊的愛好。包括一個車棚怎麼改造,也融入了他們很多的想法。現在,鄰里匯在爲“自治”服務,樓組在這裏開展開議事活動,鄰里匯爲黨建運營下“四有”社區的建設,提供了非常好的活動載體和活動議事的平臺。

點擊觀看:《城市水岸 親臨社區》

議有序、行有規、鄰有助、情有度

“城市水岸,親鄰社區”是斜土街道集各方智慧,對街道未來建設願景的一個定位。從斜土街道的佈局來看,一塊老城區,一塊新城區,老城區以居民爲主,新城區以徐匯濱江,這體現了老城區、新城區的特點。從更深的意義來說,城市水岸是斜土街道美麗家園的外在表現形式,當然也是居民追求的美麗居住環境,親鄰社區是斜土街道美麗家園的內涵。

什麼是親鄰社區?章紅兵介紹說:我們也在探討這個問題。原來我們都很熟悉,現在不熟悉了,大家是不是應該要親近起來,很多人關注這個問題。這是其中應有之意。在近幾年的實踐當中,在黨員“三先”工作法的社會動員的背景下,羣衆自治提高到很高的水平。一個小區對“美”有怎樣的追求,對社會秩序有怎樣的一種期待,對你與我、我與我們建立一種關係,大家是不是越來越客觀,越來越成熟?這些問題社區居民都在思考。我們討論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比較有序的在討論問題?無論你對還是我對,最終達成什麼樣的共同觀點,或者我暫時保留我的觀點,有的時候可能我放棄我的觀點,討論的時候是不是有序,對一個社區是不是健康,是不是穩定,非常重要。你的行爲方式,你的行爲是不是合乎規範?是不是有種公共道德在內心起強大的作用?你的行爲是不是符合規矩,非常重要。相互之間鄰里有沒有熟悉起來,還是對面不相逢。人家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親是不是不分你我了?這就又會帶來矛盾,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有分寸。最後,我們總結大家的智慧,提出“四有”:就是議有序、行有規、鄰有助、情有度。我覺得按照這樣的方向引導大家在思考,每位居民、社區裏的居民,大家在朝這個方向在努力,這就是一種現代的社區關係。

體系化、機制化的“三先”工作法是街道深化改革,集成創新,因地制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的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經驗和工作法。“三先”工作法源於實踐,也要歸於實踐,它的全部生命力在於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運用並取得激發基層組織力和基層社會活力的實際效果,這些效果最終體現爲各個方面的向好變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