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对《三字经》和《千字文》做的都是简单介绍,除了希望大家明白《弟子规》根本不配和前两本书比。网上经常看到人批判《弟子规》顺带《三字经》和《千字文》,个人觉得如果看过这三部作品肯定不会认为《弟子规》可以和《三字经》《千字文》相提并论。

网上经常看到人批判《弟子规》顺带《三字经》和《千字文》,个人觉得如果看过这三部作品肯定不会认为《弟子规》可以和《三字经》《千字文》相提并论。

一 三字经

《三字经》作者是宋代著名学者官居礼部尚书,他是和奸臣贾似道在朝堂上怼磕的人。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代秀才李毓秀,他比范进都惨,范进能中举但是李毓秀终生只是个秀才。

中国古代国学水平可以从科举来看,一个合格的国学家起码可以中举,或者在当时有文名。这点上王应麟至今依旧有文名,且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至于《三字经》的作者一直没啥名声,直到《三字经》火了才广为人知。

内容上《弟子规》主要是将行为规范,类似于今天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者是《公司礼仪要求》这种要求规范。

《三字经》信息量非常大,范围非常广不说,文字之间居然环环相扣。

如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些内容都是说人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容,所以下面说的是“昔孟母……窦燕山”等古代教育典故,然后谈“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明确的说孩子没教好是家长老师的责任,而《弟子规》则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可谓是高下立判。

再由此引出礼仪、五行、五德、三才、人伦等诸多知识,内容引人好奇且环环相扣,不仅可以让人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学到如何写作。

你说这么好的经典为什么国学大师不传播?却喜欢传播《弟子规》,原因就在于《三字经》的信息量。

这里随手摘一句“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大师看“书之奥”可能直接解释成书里面奥秘多啊!这是在告诫我们多看书了。联系前文这里的书专指《尚书》,前面的典谟、训诰、誓命都是《尚书》中的文体。

而这些都是古代私塾正儿八经要讲的东西,简单来说热衷于宣传《弟子规》的“大师”国学水平不如古代的乡村里童生名分都没有的教书人。

二 千字文

《千字文》在网上的介绍多是古代识字读物,这种说法非常正确,但不全面。因为《千字文》作者是周兴嗣,他是南北朝著名的国学大家,还是南朝大臣。当时梁武帝让周兴嗣编撰一本国学启蒙读物,还要求这书中的内容必须都是从王羲之作品里选的一千个字。

传说周兴嗣为了想出《千字文》是一夜白头啊!这书也让梁武帝龙颜大悦,自此一千多年中国乃至于越、韩、日的识字读物里《千字文》长盛不衰。

千字文是两句一对,但几句之间又有联系;其中有“海咸河淡”等常识, 也有“吊民伐罪,周发殷汤。”等历史知识。阻碍国学大师传播《千字文》的障碍则在“两疏见机,解组谁逼。”“易輶攸畏,属耳垣墙。”等等大师看来和天书一样不知其意的内容,而且这些典故内容非常多!可以说如果能掌握完《千字文》中的典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可超今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如谈文学艺术性,《千字文》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气魄格局之大至今震撼灵魂,人类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建立文明的希望?就是那群猴子落到地上喜欢抬头看天地宇宙,从此站起来以后。

这里对《三字经》和《千字文》做的都是简单介绍,除了希望大家明白《弟子规》根本不配和前两本书比。也希望大家不要觉得这是给古代小孩子看的就没营养,非要整天看大师胡诌《易经》《道德经》,然后觉得这就是国学。看懂了这些启蒙读物,起码不会再背假国学骗,有一个识别国学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