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草木初萌,春意正濃。

中芬兩國元首在芬蘭首都談到了北極事務合作:“促進北極地區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從“一帶一路”西北延長線上,我們感受到了一股強勁有力的西北風。

著名氣象學家諸葛亮說:風向西北,大利出塢。

4月3日上午,中遠海運能源所屬上海中遠海運LNG Yamal項目首艘破冰船順利出塢,標誌着中遠海運集團首次參與開發設計及建造的極地破冰LNG船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系列船全長299米、型寬50米、型深26.5米,貨艙系統採用GTT NO96-GW薄膜型,貨艙容積爲17.2萬立方米,貨艙蒸發率小於0.13%/天,其單船造價及設計難度也遠高於常規LNG船。

如果說LNG船是船舶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那麼該系列破冰LNG船則可謂是“‘冰雪女王’級明珠”。

那麼“冰雪女王”到底 NEW 在哪兒呢?

破冰能力:

該系列船破冰等級爲目前世界貨船建造所能達到的最高破冰級別——俄羅斯船級社Arc7冰級(對應於極地破冰3級,即PC3),比 “雪龍號”(大致爲Arc5冰級)至少高出兩個破冰等級。

推進方式:

爲兼顧常規海況下的快速性、適航性以及冰區海況下的雙向破冰性能,該系列船的推進方式採用了吊艙式全迴轉電力推進系統,由雙燃料發電機提供電力。

該系列船整個吊艙推進器可圍繞連接船體的垂直軸靈活自如作360度水平迴轉,就像現代軍用飛機發動機使用矢量噴口一樣,可產生任何方向的推力,從而可以任意調整航行方向,讓船舶具有前所未有的操縱性能和緊急機動性能。有了這種先進的推進系統,船舶在海上航行或靠、離碼頭期間,不僅可以自如地前進、後退,還能夠完成“橫移”、“原地迴轉”等各種“高難度動作”。

通過全迴轉推進器實現在15米厚冰脊海域持續破冰航行

雙向破冰模式:

該系列船具備前後兩個均完全封閉而又視線開闊的駕駛室,可分別進行首、尾雙向破冰航行。尾破冰模式大大提升了船舶的破冰機動能力,在冰區中航行時能在較短時間內進行轉向和掉頭,在較厚的冰層中不被卡住,比起諸如“雪龍號”的普通破冰船舶,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不僅如此,該系列船舶運營後將服務於全球最大的極地天然氣項目,即中石油集團、俄羅斯燃氣公司Novatek與法國道達爾公司合作開發的位於北極地區西伯利亞西部Yamal半島的天然氣田項目。她所開闢的LNG歐亞運輸東北航道相較於傳統的“南行航道”(途經蘇伊士運河),無論從航行距離或是燃油成本,都將大爲縮短或減少,而 CO2的排放量也將相應的減少30%~40%。這對於推動北極航道的開發和利用,搶佔極地能源開發和運輸市場,都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女人,而成功的“女王”背後則有一支強大的團隊——

在平凡的崗位上,正是這樣一羣頂着中遠海運光榮徽標的技術人員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日復一日忘我的忙碌工作,雖短短10月有餘,但監造團隊間卻流淌着許多關於堅守職責、傾情奉獻的細微故事,他們相互激勵着並肩前行。

團隊中主管液貨艙監造的謝船長克服不會駕車的困難,每天需要騎行自行車爬坡轉場二十幾公里,穿梭於各個分散的檢驗場地,完成各項設備的報驗和巡查工作,無論颳風下雨,又或是豔陽烈日,你都會看到他堅定而執着的身影。

被大家戲稱爲“車輪上的輪機長”的輪機監造輪機長在短短三個半月裏,就已驅車完成設備異地外檢工作20餘項,行駛近4000公里,雖然身高足有一米九十,但在對直徑只有幾十公分的管子和僅60釐米見方的主機滑油循環艙內爬行檢查時,他靈活得向只“猴子”。

作爲公司項目監造團隊的負責人,小陳同志不僅要同項目各方協調處理監造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還要完成自己本職的船體檢驗工作,加班回家後仍明亮至深夜的寢室燈便是這位年輕人在異國他鄉的唯一陪伴,“看到她的順利下水,這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了。”

正是這些在平凡崗位上堅守職責的中遠海運人對安全質量幾近嚴苛的執着追求,才保證了此次船舶的按時、順利下水,爲整個項目的平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供稿 | 中遠海運能源

編輯 | 孫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