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意义的中国小说史开山之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自问世以来就广受学林推崇,至今仍被治小说史者奉为圭臬。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全书共28篇,除第一篇讲述了各朝史学家对于小说的记录与评论之外,第二至第二十八篇,鲁迅按照远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朝代发展顺序,一一整理了每个时期出现的小说作品。

对当时的重要古籍进行了一番独到的点评,完整的描述了小说的起源、发生、发展、到成熟,一脉贯穿下来,脉络清晰的展现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进程,犹如一本小说发展简史。

可以说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小说的发展形态,更能领略到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精彩论述,增强对于古代小说的理解。

鲁迅先生的这本《中国小说史略》也开拓了中国小说史这片荒芜的领域。在介绍小说演变的过程中,鲁迅先生还精当地评价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后期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史料钩沉与论述小说流变结合起来,并在构建小说体系的过程中,赋予自己的小说观。

鲁迅个人很早便开始广泛阅读和鉴赏古典小说。他童年即爱看《西游记》和《荡冦志》,保存有临摹该两种说部书的人物绣像的描红簿。他成年更四处搜集历代小说的作品和相关史料,收藏了石印、木刻的许多种民国前笔记小说和明清以来章回说部的创作刊行文本及《小说考证》、《小说丛考》等考评著述的汇编本。

他后来之所以能完成《史略》这样优秀的小说专史,显然和他早期已具备坚实的此类学术功底,并事先复取得整理研究古代小说史料的初步成果分不开。

《史略》的行世,无疑也应归功于那年代已风行小说研究的时势所造就。鲁迅写《史略》的时代,其实学界早就长年积累了近人和前人研究古典小说的相当一批成果。这些近人和前人研究古典小说成果的追本究源,可往上推几个世纪。

最早在明后期和清前期,小说批评文字就依附小说创作原本横空出世,其间足称代表的李卓吾、张竹坡评本《西游记》、《金瓶梅》,和金圣叹、毛宗岗批本《水浒传》、《三国演义》,尤其著称文坛,此外刘廷玑、侯定超汇评本《女仙外史》、《绿野仙踪》,亦属影响久远。

降及清末民初,黄摩西选评《开辟传》至《鼎盛万年青》近九十种衍义“历史”说部的《小说小话》,率先刊于光绪三十三年的《小说林》,解弢和张冥飞等各漫议明清诸类小说数十部的《小说话》与《古今小说评林》,相继在1919年内交中华书局、民权出版部两书局出单行本。

王国维和胡适分别作《红楼梦》的《评论》及《考证》,流传尤广泛,小说话、小说论文等古典小说评论选集或研究专著纷纷刊布,更系统的小说史的著作行世,在那时实已呼之欲出。

古典小说的文学地位在“五四”前夜开始获学界真正重视,历来的小说研究一向偏重明清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评论,新小说创作的提倡亟待批判古典小说历史旧经验的扎实工作来推动,此类小说研究风行的情势,既为鲁迅的小说史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的基调,也为《史略》的具体写作成书确立好实践的主框架。

《史略》回顾历代小说经验却又主旨反省,以一半篇幅讲述明清章回小说发达史,在详解四大奇书成果中兼顾及相关小说评点之业绩而尤注意新文化人创见。

该书及“所集史料”凸见征引或转述胡适考《红楼梦》、《镜花缘》与黄摩西评《荡冦志》、《三侠五义》诸文字,都显示《史略》行进于前人开辟学术道路上努力推陈出新的足迹。

无论鲁迅个人抑或其时代,均已为小说史的专门著作,在材料和见解上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史略》恰逢其时的应运而生,就实际情形而言绝非偶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