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消息,今天中午央視新聞頻道用時近10分鐘聚焦教育APP軟件領域的亂象。

央視報道稱,去年11月,央視新聞頻道曾就“中小學生學習類App”中出現涉黃內容亂象進行了曝光。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廣東、北京等地的家長又反映,學習類App的亂象捲土重來,不少學校推薦使用的作業App成爲了網絡遊戲的藏身之所。

節目中,深圳的趙先生向央視記者反映,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每天都在使用一款名爲“一起小學學生”的手機App,因爲老師要在上面佈置家庭作業。可最近,他發現孩子在完成App中的作業後繼續抱着手機不放,當他仔細查看後發現,這款App中出現了網絡遊戲的界面。

據瞭解,“一起小學學生”軟件中學生通過做題可獲得內藏的“成長世界”等多款遊戲的虛擬道具獎勵、建設自己的家園,在節目中某家長在孩子的纏鬧下爲這款教育軟件內藏的遊戲連續付費了1000餘元。

同時這款教育APP的推廣過程中,亦採取了深入校園推廣的方式,老師若採用讓學生使用則可獲得“話費獎勵”,同時作業可自動在線生成、免去了老師“出題之憂”,節目中教育專家對教師的“不作爲”給予了嚴厲批評。

央視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一些學習App的運營者,除了利用教學的幌子推廣遊戲以外,還有更“滑頭”的做法,就是將App裏的遊戲通道轉移到了微信公衆號中,把中小學生用戶引導到App以外的地方,試圖逃避監管。

這一系列有悖於教育行業監管規定、以及互聯網遊戲業監管法規的做法,被央視和專家強力批評。

今日央視的點名批評把矛頭轉向了日益商業化的教育產業,比如節目中曝光的“一起小學學生”APP的開發商“一起教育科技”的總融資額高達38億元,今年9月5日的單日下載量高達40多萬次,堪稱教育行業的爆款。

在看完這期報道後,令遊戲業人士都頗感震驚的是,“一起小學學生”這款教育軟件的產品的設計思路幾乎就是參照了遊戲產品模式,其用戶激勵機制本質上就是遊戲系統,同時教育軟件中出現包含付費點的“家園類遊戲”,更是讓遊戲從業者感到驚訝。

誠然,隨着全球市場遊戲產品的日益大衆化、流行化,“遊戲化”的產品設計理念已成爲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用戶、增加用戶粘性、提高產品效果的領先設計思路,海內外關於“遊戲化”已有多本專著,同時當前應用“遊戲化”的行業越來越多,比如人力資源、電商、乃至新聞產品等等都出現了應用的案例。但是在一款針對未成年人的教育軟件中直接植入遊戲產品、並以遊戲爲產品付費點,這多少有些偏離了“遊戲化”善意應用的本意。

本期央視新聞聚焦教育軟件的亂象、可以說指出了目前高速發展的教育行業的根本性問題,一個過分商業化的教育行業、也許偏離了教育公益性的屬性,尤其是在目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沉重、教育資源各地不均衡的情況下,提高教育質量、豐富教學手段、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才應該是最重要的工作。

對遊戲業來說,相信很多遊戲從業者都不會認同教育軟件中加入遊戲變現的做法,也不會接受“一起小學學生”開發商是一家合格的教育軟件公司、更不會認同他是一家遊戲公司。保有最基本的社會公德心和良知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對身處教育行業的公司來說,這種覺悟理應更高。

同時當日央視節目中,也揭露了一款名爲“互動作業”的APP將學生用戶引導至其開設的微信公衆號中,而該公衆號菜單中聯運了數百款遊戲,其中不少並不適合未成年人,尤其是個別遊戲有涉黃嫌疑。特別需要批評的是,在引導玩家打開遊戲的廣告頁中界面上寫着“做完作業不玩會遊戲?你想變成書呆子麼?”

目前微信生態中形成了輕度、社交、重度多個品類的數千款遊戲在運營狀態,一些遊戲企業出於獲得低成本流量的考慮,積極與希望獲得收入變現的微信公衆號合作聯運業務,但對於聯運方的流量來源、用戶性質,遊戲公司並未做深入的瞭解、甚至“明知故犯”的將一些不適合的未成年人用戶導入到遊戲之中。

因此出現今日央視曝光部分低齡用戶公衆號聯運數百款遊戲的情況,對遊戲業來說是非常遺憾。目前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已成爲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調整的重點,遊戲企業有必要對自身業務做進一步的自查自糾,尤其對這類急於變現的違規教育類軟件、公衆號來說,遊戲企業不應給其獲得灰色收入的機會。

對於微信生態中出現的這些亂象,也通過微信官方瞭解到,此前微信已對家長投訴、主管部門點名的教育類公號、小程序亂象做了相應的查處,相信後期微信平臺將加大懲處力度,杜絕此類違規現象的蔓延和發生。

有些錢註定是不能賺的,這提醒了教育行業、遊戲行業的從業者,保護好孩子才能真正發展自己。

轉自GameLook,原文鏈接:http://www.gamelook.com.cn/2018/10/341844

97973手遊網聲明:97973手遊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