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8日,在江口水下考古遺址發掘現場,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項目主力隊員李飛在衆多同事的見證下,迎娶了自己的新娘。時隔一年多,10月22日上午,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上,李飛又喜獲金爵獎。從事公衆考古的李飛表示,公衆的理解是工作的最大動力,“天天發掘,如果沒有人瞭解考古成果背後的內涵,工作會失去很大一部分意義。”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現場

談及本次獲獎,“還是因爲在公衆考古方面做的事情吧。”下午1點過,在金牛賓館禮堂大廳內,李飛說道。幾個小時前,他就在背後的禮堂內獲頒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青年學者獎——“金爵獎”。

何謂公衆考古?李飛認爲應當是考古與公衆之間的互動。“他舉例,如果在做一處做發掘時,向周圍的居民介紹情況,便是一種公衆考古,“每個考古工作者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頒發金爵獎

對於普通人接觸到的“盜墓”元素的影視作品,李飛直言:“那不是考古。”

85年出生的李飛,現在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衆考古中心副主任,中心組織的活動正是向公衆傳達什麼是考古,“涉及到考古學的理論,比如怎麼判斷每一層文物的時代及其價值。”對公衆來說,考古學理論會不會很枯燥、提不起興趣?李飛認爲,還是要看怎麼講好故事,“我們的考古動漫,本身設計就是小孩子能看懂。”他也介紹,每年會有很多中小學生去中心參觀。

四川考古人李飛

“考古需要外界的更好的認知。”李飛表示,公衆的理解是他們工作的最大動力,“天天發掘,如果沒有人理解考古成果的內涵,工作會失去很大一部分意義。”

回想起去年4月份和妻子在江口沉銀考古遺址發掘現場的婚禮,李飛表示,這是對考古人意義特殊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考古工作者一年裏有大約10個月會在考古工地上,也的確沒有時間。”

成都商報記者 彭亮 攝影 王紅強

編輯 敬玲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