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齊俊傑看財經

之前,被房地產行業視爲狼來了變天了的一則爆炸性消息,引發了全行業的轟動,那就是廣東房地產協會提出申請,要調整商品房預售,全部改成現房銷售,我們在第一時間也解讀過這個消息,如果真要這麼搞,開發商就真得哭死,原來半年轉動一次的資金,現在最快也得2-3年才能轉動一次,一下資金需求就擴大了好幾倍。隨後只能是打折促銷,加緊銷售,從而快速的回收資金,也正是在這樣的消息影響下,萬科第一時間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然後在多地開始精裝改毛坯,率先降價銷售回籠資金。

雖然這個事,然後就木有然後了,但是似乎這股現房銷售的風,已經如星星之火,開始了試點,一開始是深圳的一個項目,龍華金茂府開始了現房銷售模式,10月19日,合肥也開始發佈通知,明確提出也要深化商品房預售管理,探索建立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備案制度。並開誠佈公的鼓勵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實行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

但對於現房銷售,房地產商的牴觸情緒還是很大的,就拿廣東中山來說,5月到現在他推了16宗土地,全部要求現房銷售,最終造成3宗土地流拍。更早的時候,在杭州有過這樣的規定,當溢價率達到50%的地塊,所建商品房屋須在取得不動產登記證後方可銷售,也就是要求這種高溢價的房子現房銷售。但是僅4個月後,杭州改變了規則,把這條也給刪除了。2017年6月南京也有類似規定,競價達到最高限價的90%的時候,需要現房銷售,但是7月也是不聲不響的給取消了。

所以現房銷售看起來很美,但似乎並沒那麼容易,在知識星球齊俊傑的粉絲羣裏,老齊說過,這東西最好還是不要搞一刀切,可以多試試,但別收的太狠,如果收狠了,很容易造成開發商提前收縮資金鍊,那麼會影響他們的工程進度,最後造成新房供應短缺,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新房荒,從而製造恐慌推升房價,在特大城市,北上廣深杭這種地方,還是非常需要繼續增加供給的,所以要進一步保持開發商的積極性,讓他們多拿地,多開發。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平抑房價。

當然,爲了給市場更多的選擇,在某些地塊出讓的時候,差異化要求也是可以的,某些項目就是要求他們現房銷售,這樣給開發商更多的選擇,也給購房人更多的選擇,有些人就是看漲房價,所以他願意買期房,他願意承擔質量的風險,但不想承擔價格的風險,但有些人則完全相反,買房子要來住一輩子的,所以希望看到現房在消費。需求本就不同,不應該一棍子打死。

而在一些房價已經被嚴重推高的三四線城市,預售制度確實應該被調整,因爲房價很可能會一夜風停,未來降價的概率極大,所以這些地方最好變成現房銷售,避免爲將來的樓鬧找藉口,現在所謂樓市降價維權的,也不好意思直接喊因爲降價所以要求退錢,他們也會找各種藉口,最主要的就是兩點,1是說裝修不達標,所以要求裝修合同退款。2是說期房銷售,實際房屋未交付,所以合同並未履行完畢。最近我們出臺的政策,其實都是針對這兩點在補漏洞,調整限價,規範雙合同,就是針對裝修不達標這個藉口,而調整商品房預售,則是預防期房糾紛。所以,你以爲是要呵護樓市?但其實政策已經在爲房價下跌,在做準備了。

綜合來看,我們覺得現在這樣挺好,不用出臺新的政策,更不用一刀切,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慢慢的推房地產現房銷售,一個地塊一個地塊的區別對待,在某些地方房價上漲過多,未來降價壓力大,那麼就步子邁的大一點,而有些地方新房缺口還比較多,那麼就謹慎一點,先保證供應再說。在棚改貨幣化安置基本叫停之後,全國樓市基本被控制住了,現在只要維持現有政策,大概率在明後年,各地房價都會明顯回落,不需要在通過其他政策打壓。你動的越多,反而越容易出新的昏招。

最後還是我們的那個建議,如果你5年之內必須要買房,就基本屬於剛需,那麼你就儘量早買,未來限貸政策還是限購都會給你的購房添加不少的麻煩,而且沒人保證5年房價肯定會跌。理解所有人都想買在一個低點,而不願意去接那個高點,但是願不願意是一回事,能力是另一回事,沒人能夠提前預知高點在哪,低點又在哪,即使住建部門也不知道,也只能摸索着來。但如果5年之內,可買可不買的,房價一漲就想買,房價一跌,似乎忍兩年也行的,那就不是剛需,這些人最好再等等,現在樓市正在轉勢,隨着房產稅的臨近,很可能發生內核變化,你有時間這個資本,應該好好利用。至於想換房的,可以先考慮換租。不影響生活,也可以靜觀其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