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鋌而走險》,確實挺險。

這不是因爲真打實幹的韓國團隊,讓兩位男主傷痕累累;

也不是因爲初出茅廬的電影導演,使整部影片沉溺表達;

更不是因爲正片中的人民警察,光榮負傷差點喪命。

而是做了十多年喜劇演員的大鵬,不賣煎餅,不組樂隊,改當劫匪了。

截然不同的兩種氣質

《鋌而走險》是部犯罪片,現實題材,別的標籤啥都挨不上,比吳亦凡的新戀情更坦蕩純粹。

就像影片中的渝A車牌直白扎眼,曹炳坤和沙寶亮的京腔地道濃郁。

可大鵬卻死守着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既不東北偏北,也不西南以南。

儘管這部電影,即將創造大鵬主演電影的票房新低。

但殺姐並不準備幸災樂禍,與之相反,我對大鵬路轉粉了。

劉小俊(大鵬 飾)是現實題材電影裏,最簡單套路的loser。

他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僅沒啥朋友,生活也老給他使絆子。

因爲欠下10W賭債,車販老萬(曹炳坤 飾)慫恿他去偷黑車。

反正買家也不敢報警,精通修車的劉小俊隨便套個車牌,改個發動機號,賣車的錢就白賺了。

沒成想,使用黑車的兄弟是倆狠角。

在劉小俊九死一生的把車開回來時,他才發現後備箱,藏着個女孩。

這是一起綁架案,但正缺錢用的劉小俊打算將錯就錯。

因爲小女孩的贖金,高達200W。

即使《鋌而走險》的署名編劇標了仨人,但影片劇本的打磨程度,依然糙過棒子麪。

小女孩的父母爲啥決裂?

綁架組的弟弟夏西(歐豪 飾)爲啥兇殘狠辣?

五歲的孩子爲啥要講那麼成熟的臺詞?

劉小俊爲啥鍥而不捨的幫助小女孩?

這些關鍵位置的留白,大刀闊斧地破壞了影片情緒的搭建。

不少人覺得這部電影太俗套,但更重要的應該是——

故事沒有共鳴感。

不過,殺姐認爲問題並不在演員。

刷過這部電影的許多人,一定對夏西的印象特別深。

他暴力冷血,殘忍武斷,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只需一個眼神就能讓你肝顫。

夏西的狠毒非常純粹,就像他對哥哥夏濤(沙寶亮 飾)偏執的信仰。

可《鋌而走險》絕不是輸出先鋒價值觀的藝術片,夏西這個角色的作用,其實只是製造障礙,輔助主人公完成成長的弧光。

那麼,能讓故事爲人信服的關鍵,就落在了大鵬身上。

那大鵬這次表現的怎麼樣?

別的不說,至少他把主人公的狀態,抓得挺準。

劉小俊很慫,慫到偷車成功後還兩腿發軟;

劉小俊很賊,賊到百度一下就接手了一起綁架案;

劉小俊很貪,貪到被嚴刑拷打也絕不吐一分錢;

劉小俊很軟,軟到害死父親的人受傷了,還想噓寒問暖。

這個角色與夏西是截然相反的。

他懦弱、雞賊、貪婪、善良,表面看矛盾複雜,心底裏卻又極致單純。

如果說夏西是想告訴觀衆什麼是惡,那劉小俊就是向你證明爲何向善。

大鵬沒有歐豪身上那種偏執純粹的氣質,但卻更能抓住普通人身上的平凡與雜質。

想要把與觀衆距離最近的角色,塑造得恰如其分,又能對突如其來的展開,準確回饋。

單是做到這一點,大鵬就成功了一大半。

是的,這次擺脫了東北口音,不再搞笑的大鵬,突破舒適區了。

在回憶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時,大鵬說:

“我在整部電影當中,表演的時候好像就沒笑過。”

經常搭戲的曹炳坤,偶爾也會被鑽進人物的大鵬,瞅得直心虛。

如此這般,那大鵬爲啥放着更熟悉的喜劇不拍,非要收起笑臉,給自己找罪受呢?

殺姐在前兩天大鵬的微博裏,找出了點名堂。

是一段他在拍戲時的真實遭遇:

本來這就是個認錯明星的老梗,但可別把它只當笑話看。

觀衆一口咬定眼前的大鵬,就是喬杉。

這本身也在證明,身爲演員,這倆人多少缺點兒辨識度。

不論大鵬心底的真正想法是什麼,接演《鋌而走險》的確是他讓觀衆真正的記住自己,最直接的方案。

就像導演甘劍宇,最近在採訪中說的:

“他確定參演得特別快,快到什麼程度,我剛發給他劇本,他當晚看完,第二天我們約了見面,當天就把這個事給定了,就沒什麼波折,這事情甚至沒有什麼故事可講。”

僅憑一部《鋌而走險》,絕對無法讓大鵬甩掉大衆對他的成見。

但從這部電影開始,已經拿過金馬最佳短片獎的大鵬,向世人證明了:

他不僅是個喜劇演員,更是個演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