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意味着吴京最多只能以演员身份去参与《上海堡垒》的拍摄,尽管可以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但无法改变导演的意愿,所以最终拍出来的电影,剧情和逻辑依然会不知所谓。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认为吴京如果参与《上海堡垒》的拍摄,有可能会让这部史诗烂片翻盘吗。

近日,口碑崩塌的《上海堡垒》突然开放了全网点播。众人纷纷猜测,这是电影资方企图借在线点播的零星收费,挽回票房巨额亏损的举措。

毕竟对于特别烂的电影,往往会存在一种“毕导现象”。这种“毕导现象”是指,类似毕志飞导演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种被公认的烂片,依然能通过在线点播吸引大量的观众。

《上海堡垒》开放全网点播,无非就是想借助“毕导现象”,在网上收获最后一桶金。

但“毕导现象”在引流的同时,也会对电影的口碑产生致命性的打击。毕竟影片本身存在致命质量问题,才能触发“毕导现象”。观看的人越多,影片的问题就暴露得越彻底,影片的口碑就越差。

截止到本文撰写时,《上海堡垒》的评分已经从3.2分跌至3分,距离《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2.2分又近了一步。

被官方“放弃”的堡垒

然而,《上海堡垒》的投资方估计早已不再把电影口碑当回事了。毕竟耗时六年,斥资3亿,却在上映8天后悄然下线,这个近年来最短的上映记录,足以让投资方创下最大的亏损记录。

为了减少损失,资方已经顾不上规矩,上映不足一月就开放了全网点播,再次创下电影史的记录。这样的情况下,试问哪会顾得上口碑?

至于《上海堡垒》的制作组,从官博“灵魂拷问”到导演急于甩锅,无不展示了自己拒不认错的态度。如此倔强的心态,又怎么会把观众的口碑放在心上呢?

群策群力的观众

不过,尽管《上海堡垒》的制作组并不关心如何改善该片的质量,热心的观众依然对影片的不足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改进方案。例如抛开科幻噱头,集中力量讲好爱情故事。更换主演,加强人物形象的“阳刚之气”。重新编排剧情,减少逻辑上的硬伤等。

每一个改进方案都有许多朋友参与讨论,经大家集思广益后,《上海堡垒》似乎也能找到起死回生的“妙方”。其中,关于更换主演的方案更引人注目,因为鹿晗无论形象和演技,都得不到广泛的认可,许多人因此提出如果吴京来当主演,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那么,吴京来当主演,是否就能救回《上海堡垒》呢?

吴京来演有救吗?

吴京由于《战狼》系列以及《流浪地球》的出色表现,被观众成为“票房风向标”,甚至有人戏言:“吴京出品,必属精品。”

从吴京一直以来的表现可看出,他作为演员能玩命锤炼演技,十分敬业。作为投资者又眼光独到,带资进组的几部电影都票房丰收。

由此看来,似乎如果由吴京参与到《上海堡垒》的制作中,的确有机会让该片翻身。

但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认为《上海堡垒》从导演到资方,都是“京圈”影视势力的代表,吴京即使带资进组,也未必能取得足够的话事权。

这意味着吴京最多只能以演员身份去参与《上海堡垒》的拍摄,尽管可以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但无法改变导演的意愿,所以最终拍出来的电影,剧情和逻辑依然会不知所谓。

尽管上述网友的观点非常有理,也极有可能是吴京在现实中不会出演《上海堡垒》的原因。但这个理由其实并不影响吴京的个人发挥,至少在军人的形象上,吴京的男儿气息更容易获得大众的认可。

虽然原著作者江南把江洋一角定义为后勤兵,但在大众的认识中,不管是作战兵种还是杂役兵种,只要是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样子。一头厚重的刘海,连军帽都压不下来。一脸柔弱的气息,扛着枪炮也没有气概,实在有损大众心中的军人形象。

所以,我认为如果《上海堡垒》的主角换吴京出演,虽然不能保证剧情、道服化等不被吐槽,但起码在角色形象上能扳回一城。

当然,现实中的吴京肯定不会理睬《上海堡垒》这样的电影,网友们的热情讨论也只是水中望月之举,纯粹抒发一下观影后的不快罢了。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认为吴京如果参与《上海堡垒》的拍摄,有可能会让这部史诗烂片翻盘吗?请在下方留下你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