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内票房突破46亿,超越了《流浪地球》保持的记录之际。《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手绘了一张贺图以示祝贺。

这既展示了优秀电影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揭示了小破球与小哪吒这两部19年的国产电影大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票房、高口碑只是他们表面上的共同点,其实两部影片在剧情上,都向观众提及了一个既普遍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父子关系。

即使千年之隔,慈父依然面对逆子

《流浪地球》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毫无疑问是一名处处为孩子着想的慈父。为了让儿子刘启得到活下去的机会,他主动申请前往国际空间站,背井离乡十七年,期间没与儿子说过话。

在发现地球险情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儿子。在得知儿子在地球上失联后,他更是不顾空间站强制休眠的规定,违反纪律破坏设备,并通过自我牺牲帮助儿子完成点燃木星的拯救计划。

毫无疑问,刘培强爱儿子胜过自己的生命,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无独有偶,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也同样是一位慈父。他为了能让哪吒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惜放下身为总兵的威严,低声下气地乞求百姓接受哪吒,并出席百日宴。

他同样也愿意牺牲自己,计划用符咒把劈向哪吒的天雷引向自身。在他心中,儿子的价值也是远远胜过自己的生命,也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然而,不管是刘培强还是李靖,他们身为慈父却对儿子的叛逆似乎束手无策。

屈楚萧饰演的刘启,在十七年后第一次与父亲通话,就把一腔怒气全部发泄在父亲身上,而且处处唱反调,让远在太空的刘培强干焦急。

小哪吒也是如此,父亲在外斩妖除魔,他则把陈塘关搞得天翻地覆。即使答应了父亲要好好学法术,却在小有所成后不顾父亲劝阻,为捉海夜叉而闹得民怨四起。

纵使千年相隔,刘培强和李靖这样的慈父,经常都会被刘启和哪吒这样的“逆子”所困。

慈父为何遇上“逆子”?

慈父与“逆子”的问题,并不是偶发现象,更不是《哪吒》或者《流浪地球》为了哗众取宠而刻意编排的煽情剧情。

这个父与子的矛盾,恰恰是现实社会中最常见又最难解决的亲子问题。

“男人以事业为先”、“男儿有泪不轻弹”是我国许多男性自小就被灌输的思想。

前者容易让成年男子过度专注于工作,忽略了家庭。后者让幼年男孩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悲伤,压抑自己的不满。一个忙于工作,不会主动关心儿子。一个压抑自己,不会主动向父亲倾诉。久而久之,父子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生疏。

尽管父亲会对自己没时间陪伴孩子而感到愧疚,并希望通过物质补偿或者包容犯错的方式进行弥补。但儿子往往不会认可这样的做法,反而因为父亲的行为,而产生强烈的对抗心理。因为他们认为,对抗越剧烈,就等于否定父亲的错误做法。叛逆越严重,父亲就越会关心自己。

嘴上说着不要,内心其实非常希望父亲能注意自己。刘启如此,哪吒如此,千千万万的所谓“逆子”其实也是如此。

慈父遇上“逆子”,并不是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从意识上说,两者都有错,因为父子间都没有体谅到对方的思想。但从行动上说,两者都没错,父亲只是想弥补孩子,而孩子只是想得到真正的关怀,只不过两者都用错了方法而已。

慈父“逆子”如何共处?

在电影中,由于剧情需要,慈父和“逆子”都是通过牺牲的桥段去完成最后的沟通。

《流浪地球》中,刘培强在撞向木星前,深情地向儿子刘启解释了自己的苦衷,并诚恳地向刘启说了一声对不起。最终以悲壮的结局换来了父子间的谅解。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得知父亲宁愿牺牲自已也要让自己活下来后,故意在天雷落下时捆住李靖,毁掉符咒,以一句“自己的命自己扛”化解了父子间的隔阂。

现实生活中自然没必要采用如此戏剧性的手法,因为要解决慈父与“逆子”的问题,核心关键在于相互理解。首先,父子间可以通过促膝长谈的方式,把造成隔阂的事情和盘托出,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

其次,父子双方都需要诚恳地与对方道歉。语言的力量比起金钱等物质更能打动人心,一句“对不起”,足以化解万千父子之间本应不存在的“深仇大恨”。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慈父与“逆子”的问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