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任达华遇刺事件而改档的电影《小Q》,即将在9月20日再次公映。

《小Q》是一部翻拍电影,原著是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的小说《再见了,可鲁》,翻拍了2004年的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

翻拍电影的弊端大家有目共睹,就拿最近梁家辉自导自演的《深夜食堂》来说,由于本土化改编程度较弱,让观众感觉到的是抄袭而不是致敬。

真要说本土“深夜食堂”,不如讲讲吃烤串喝啤酒大排档,要么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麻辣烫。

这是电影《深夜食堂》在豆瓣上备受认可的一句点评,日式的食堂终究不能唤起我国观众的共鸣,哪怕在食物上进行了细心的选择,剧情也进行了一定的改编。

翻拍电影要获得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任达华主演的这部翻拍电影《小Q》,却有着让人不得不吹捧一波的理由。

无它,就是因为任达华的演技,导盲犬的题材,以及关爱视障人士的公益意义。

1.德艺双馨任达华,并不是过气明星

任达华近年主演的影视作品非常少,基本都是以配角形象出现。例如《红海行动》的报社主编,《破冰行动》的赵嘉良,《追龙2》的警察李强等。

为数不多的两部商业电影《黑白迷宫》以及《我的情敌女婿》,都是口碑崩塌的“烂片”。单凭这样的表现,似乎任达华主演的电影似乎并不值得期待。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任达华的这种情况,其实和黄秋生类似。黄秋生近年来也是极少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许多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无间道》的黄Sir上。

但这并不代表他演技不行,我们可以批评他思想不正确,也可以指责他性格恶劣,但是没办法说他演技差。就在今年香港金像奖上,黄秋生还凭借文艺片《沦落人》,获得了影帝称号。

无独有偶,任达华在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凭借文艺片《岁月神偷》,也获得影帝称号,他的演技水平不容置疑。

文艺片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激烈的动作戏,完全靠演员的演技撑起整个剧情。比起商业片,影帝们的价值更能在文艺片中体现出来。

其次,比起黄秋生的差人品,任达华在观众中的口碑一向不错,他的艺德更令人十分敬佩。

就以最近遇刺事件为例,任达华并没有因为遇刺上热搜,在流量高涨时趁机上映《小Q》。而是选择推迟2个月,待遇刺事件热度过去后再上映电影。

没有通过卖惨来吸引票房,一方面体现了任达华良好的艺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本人及电影团队对这部电影的质量充满信心。

一个有演技有艺德的演员,再加上一个对电影质量充满信心的专业团队,《小Q》在本土化改编上肯定会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2.狗狗是人类的朋友,易触动内心的情感

《沦落人》是一部小成本文艺片,讲述残疾老人和护理之间的情感故事,《小Q》也是一部小成本文艺片,讲述的是导盲犬与视障患者的故事。

尽管后者是人与狗的故事,但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核心情感并没有变,反而因为把照料者换成导盲犬,照料双方的感情得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示出来,更能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因为人与狗狗的关系,永远都能触动受众的心弦。

题材关于人与狗狗的电影有很多,例如《一条狗的使命》,《一条狗的回家路》、《忠犬八公的故事》等。这些电影无不拥有良好的口碑,因为容易被剧情触动,许多观众甚至会在观影时潸然泪下,观影后百感交集。

狗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的朋友,因为它们在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总能保持十足的忠诚,并表现出高度的服从性。虽然语言不通,但它们总能耐心地了解人类,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在某种程度上,人与狗的相处,可能比与人的相处更轻松。所以,许多人对狗会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会导致人在接触与狗相关的故事时,更容易被打动。

3.关注弱势群体,为公益点赞

最后,电影《小Q》讲述的是视障人士与导盲犬的故事。视障人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四肢健全,但因为失去了视力,行动力几乎为零。

导盲犬对于视障人士而言,除了是最好的朋友外,还是如同救命稻草一样的指路明灯。有了导盲犬的相伴,视障人士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心灵上,都能再次迈步前行。

电影《小Q》通过讲述视障人士和导盲犬的故事,让观众能关注身边弱势群体的同时,对导盲犬的整体认识有进一步的提升,具有强烈的公益性质,值得点赞。

综合上述所有条件,任达华主演的这部翻拍电影《小Q》,既是文艺片,也是狗狗题材,还有着特别的意义,是否显得特别有望冲击下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否值得“吹爆”?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小Q》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