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她不美化一下這段爲期只有三個月的履歷,再繼續面試,恐怕新公司的面試官們都會擔心她是個做不長的員工,不敢招她。因爲按正常的思路去想,一個新人入職,首先前三個月肯定是熟悉工作環境、認識同事、跟着老員工或者主管做些輔助工作吧——這些都很正常,家家公司幾乎都這樣。

-1-

同行vivi同學最近很氣憤。

她想着號稱金三銀四的招聘季,特意選擇在年後裸辭跳槽,從三月初開始正式投簡歷面試。

但跟以往的跳槽面試不同,二零一九年的這波求職,她的面試成功率僅爲20%。

也就是說,面試五家,只有一家給來錄取通知。

這跟以前可不一樣。

前年,也就是二零一七年,她那一年也跳槽了,面試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幾乎面一家成功一家;

甚至,人還好好地在原公司做着呢,每到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獵頭的電話就一個接一個的打進來,問她要不要挪窩。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再對比現在,真的好喪氣,五家只有一家來通知不說,唯一來的那家,最後在正式的offer郵件裏標明的薪資,比面談的時候還要少兩千塊。

意思是面試完了,哥幾個一合計,這人不值她要的那麼些錢,所以單方面降薪了?瞧不起我胖虎?

vivi同學最近每天都沉浸在不安和焦慮之中,三月份已經快過完了,新工作還沒有着落。

房貸車貸一腦門債,這誰頂得住啊……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2-

幾個同行朋友要來她的簡歷,都看到了同一個問題:

她的履歷中,上一份工作,即最近的一份工作長度,只有三個月多一點。

也就是去年年底到今年過年吧。

其他同行勸她:你把這段經歷放上去,你還不如說你三個月在家休息呢!

vivi同學眼睛一瞪:

“我爲什麼要隱瞞?明明是上家公司我實在接受不了,這不才離職的麼!”

其他同行都覺得:

如果她不美化一下這段爲期只有三個月的履歷,再繼續面試,恐怕新公司的面試官們都會擔心她是個做不長的員工,不敢招她。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這幾年來看了很多很多封簡歷,對於候選人有過三個月就離職的工作經歷,我個人的看法是:

我不會僅僅因爲候選人某一段履歷特別短,就完全拒絕這份簡歷。

因爲根據親身經驗,我招過好幾個類似的員工,但他們都很出色,在我們公司做一年兩年三年的都有,並不存在什麼“沒長性、坐不住”等等問題。

說到底,一張簡歷僅僅是候選人給面試官展現的一方面而已,這個人能力到底有幾何,還是得約來當面談談才能知道。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

職業履歷中,某一段工作經驗特別短,是不是扣分項?

答案是肯定的。是扣分項。

原因是,你在這家公司待的時間太短,幾乎就可以坐定一個事實:

這段工作經歷對你來說並沒有給你帶來真正的成長。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打個比方,假如你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沒做滿一年就走了,很可能說明,你在這家公司沒有參與過任何像樣的運營項目。

因爲按正常的思路去想,一個新人入職,首先前三個月肯定是熟悉工作環境、認識同事、跟着老員工或者主管做些輔助工作吧——這些都很正常,家家公司幾乎都這樣。

所以假如你的履歷中,在一家公司沒待夠一年,甚至更短,那麼面試官有充足的理由認爲:

你在上家公司並沒有真正做過什麼,甚至連你這個崗位具體應該幹啥都搞不清楚。

這就是面試官不敢要你的最大原因。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但是,有一種例外。

這也是我自己琢磨出來的:

通常,我看到心儀的候選人履歷有一段時間很短,我會馬上去看上下文,看看他其他履歷是否也這麼短?

有些時候,有些候選人他只有一段履歷沒超過一年,其他都是超過了的,比如兩年,三年,甚至更久。實際上,他跳槽並不頻繁。

也就是說,用工作總年限除以待過的公司數量,得出的平均工作年限,是靠譜的。

這樣我就能給出一個推論:

這個候選人,他之所以在這家公司待這麼短,很可能,不是他的原因,有可能是跟公司合不來。

這一點,完全可以理解。而且這段超短的工作經歷,不會成扣分項。

人跟人之間還有個關係好壞呢,員工和公司之間當然也會有。

入職了,不適應,也是有的,那麼及時止損,跳出來找新工作,絕對是情理之中。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3-

所以我們可以給出一個結論:

只是某一段工作履歷非常短,不要緊,最多面試官會忽略掉你這段經歷,就當不存在;

重要的是,你的平均工作時間有多長,你是不是個跳槽很頻繁的人?如果有一兩段長達三年的穩定工作經驗,那就足夠爲你的穩定程度做背書了。

我不是專業HR,但我自己部門的招聘,我是全程參與的,因爲我是主管,我必須得知道將來我要跟什麼樣的同事共處。

在面試中,我真正關心的是:一個新員工,她/他進到我的部門來之後,能在我這裏做多久。

之前的履歷,最多是個參考。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4-

如果我站在公司的立場上,客觀分析這個問題,數據支撐是這樣的:

一個員工入職,公司前期花在他身上的成本,除了常規的工資績效獎金福利之外,還應包含招聘、入職、培訓、幫助他度過新手期所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

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實行新人一帶一制度,老員工在幫帶新員工期間,是有獎金補貼的,不能白幫着帶新人,所以這也是針對新人的一個無形成本支出……

那用人方提前支付的這些成本,要這名新員工在公司穩定多久才能跟他的產出持平呢?

答案是:一年左右。

如果能做個兩年三年(前提是公司不倒閉),公司就會覺得,花在你身上的培訓成本啊、招聘成本啊什麼的,都能賺回來。

如果你只做一年,甚至不到一年,那麼公司在人力招聘支出這一塊,肯定是虧的。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中小規模的公司,還好,因爲招聘程序不那麼繁瑣,比如我們公司每個部門做招聘的時候,都是部門主管自己把需求寫明白,人力資源部門只需要負責招聘、面試、談薪資等事務;

而自從大家開始用在線招聘平臺後,人力姐姐們連這一步的壓力都減輕了很多,因爲很多做主管的甚至ceo都會自己去挑簡歷、在線溝通、約時間面試……

而大公司呢?

一個朋友就是在一家世界五百強的商業管理公司做人事,她負責該公司中國江浙區域的人事招聘,她說,從用人需求的確認,到候選人入職,中間要經歷九個步驟!!至少一到兩個月!

這期間,要經歷公司相關組織架構的層層審批和簽字,有一個步驟弄錯了,就從第一步重新開始……

沒錯,大公司招聘,就是要付出這樣的成本。所以,誰敢放心地招一個一年都做不滿的人進來?

所以,或許這就是短暫工作經歷,給候選人和麪試官帶來的最大的迷思了……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5-

我的同行vivi這次跳槽遇到的問題,其核心就是:

過於短暫的工作經驗,會在面試中成爲扣分項嗎?

其實說實話,如果用人單位真的嫌棄候選人跳槽頻繁,估計也不會招他去面試了。

已經叫你去面試,就說明面試官對你這一塊的經歷,還是有心理預期和接受度的。

vivi同學面試的不順利,有可能是,她沒有抓住這些面試機會,是面試本身她沒有應對好。

如果面試的時候,對方感覺不佳,再加上她那段短短三個月的經歷,對方稍微一動搖,再有個更合適的候選人出來,人家就不會選擇她了。

所以,有過一兩段短暫職業履歷不算什麼黑歷史,實話實說講出來也不可怕——最主要的,是在面試中,要表現出和你申請崗位所匹配的工作能力、在線的情商、以及你希望加入這家公司的決心和期待。

有了這幾點,就能大概率地打動面試官啦!

在上家公司只待了三個月就跳槽,面試官以此爲由沒錄取,合理嗎?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