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你,是不是也躊躇滿志,懷揣激情與留學夢想?

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和你聊聊出國交流那些事吧。

1

認清自己的不足 遇見更好的自己

沈子璟,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2015級學生, 於2018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獎學金全額資助,於2018.9至2019.3赴位於英國曼徹斯特的皇家北方音樂學院交流學習。

我在RNCM學習作曲的時間爲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短短6個月的時間其實並來不及真正地非常細緻地學習或精緻地完成某一項目,尤其我在此期間還把大量時間花在了準備德語考試上,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地瞭解了不少很多在浙音鮮有接觸的音樂。

在RNCM,只有是作曲相關的一些課是必修的。我在那兒的主課老師Steven Daverson是一位非常年輕的作曲家,他也是這個學期剛剛受聘來到RNCM任教的,我和他的相處十分融洽,他向我介紹的方法和音樂正是我所想要了解的。在第一個學期,Steven向我推薦了許多頻譜作曲家,我對頻譜音樂的興趣來自於之前對此的幾乎一無所知,在進行了簡單的相關嘗試之後,發覺頻譜音樂並不如我想象中的那麼有意思:儘管頻譜分析技術可以很大程度上地闡釋原有的音樂,並通過頻譜角度的手法來發掘新的音色音響,但最後呈現出來的音色還是十分缺乏多樣性的(也有可能我還沒有充分地發現它的有趣之處,所以這必然將成爲我下一階段繼續學習思考的對象)。我在第一個學期創作的大編制作品雖然有不少令我個人感到十分意外的音響,但整體音樂架構的設計上是十分失敗的,我也失去了繼續發展這個作品的慾望,它的寫作超出了我自己的掌控能力。

RNCM作曲系的composer’s lab 給作曲的同學們提供了作品試奏的機會,我便是在試奏中體驗到了自己音樂音響的真正感覺是怎樣的。除此以外的選修課有錄音課和指揮課。通過錄音課的學習我已經合格地掌握了RNCM錄音棚的各種配置和操作,嘗試了幾個基本流行音樂樂器的錄製。指揮課並沒有讓我有很大提高的感覺,上課的方式爲一個班裏的同學輪流指揮5分鐘左右,在別的同學指揮時,剩下的同學演奏樂器,這種實際樂隊的反饋也是以前我在學習指揮時相對難得碰到的機會,儘管每個人輪到的時間很少。作曲系在第二學期還提供了一門電子音樂課,同一位老師安排了不同時間的班,對於不同電子音樂軟件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不同時間段的課來學習這一軟件的使用方式。

除了學校以外,同學們自發的社交活動也是非常有趣的,在與作曲系的同學們have fun的同時也瞭解了很多他們的文化以及他們對我們文化的看法。學校幾乎每個月都會有2到3次音樂會,其中大多數作品以作曲系同學的作品或其他當代作曲家的作品爲主,每次這樣的音樂會結束後,大家都會在學校內的酒吧裏聊自己對其中作品的看法,或者當時自己是如何創作出這樣的作品的。我覺得我可以說,我最近6個月一半以上關於音樂的新知識和啓發是在這樣的與同學們的聊天中獲得的。

曼徹斯特提供給我了許多提高德語的機會,在軟件meetup上,我可以找到許多與德語相關的興趣活動。在曼徹斯特的學習也有許多遺憾,例如開學時並沒有非常積極地與其他同學交流,使得我幾乎沒有和演奏專業的同學深入地探討過什麼,許多在那兒新學到的知識和技巧沒有來得及在演奏中裏嘗試,而回到浙音以後的新作品演出機會又寥寥無幾。不過這些遺憾都成爲了我接下來學習與生活的經驗,假如沒有這樣的一次在英國的交流學習機會,我恐怕很難認識到這些問題。

2

所有你現在遇到的磨難

也將成爲以後人生的經驗與未來的財富

張源寧,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西方音樂史專業2016級研究生,於2018.10至2019.2赴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藝術大學交流學習。

研三的上學期,我如願來到了歐洲,現在想想,也是鼓足了勇氣、充滿了自信。與想象求學之旅不同,我所交換的地方處於巴爾幹半島,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將其歸屬爲東歐範疇內的歐洲小國——塞爾維亞。沒錯,正是《塞爾維亞的理髮師》中的那個塞爾維亞。羅西尼的一曲創作,只讓塞爾維亞在音樂界成了名,卻沒能像普契尼塑造“圖蘭朵”時引用的“茉莉花”旋律那般,使其成爲塞族的代名詞而享譽世界。但我的這一次留學之旅,也算是彌補了這個遺憾。

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也是前南斯拉夫的中心,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腹地。學校雖則是貝爾格萊德藝術大學下屬機構音樂系,但其具有該藝術大學所有行使決定權,相當獨立。作爲音樂系第一位亞洲留學生,學校上至領導、下到學生都被我關懷備至,讓初來到陌生環境的我倍感溫暖。學校國際交流處會根據留學生的個人需要制定單獨課表,非專業內的課程也可以提出作爲選修進行學習。學校進行授課的所有教師、在此學習的學生,英文是必備的技能,因此留學生在提供自身英語能力的情況下,不存在語言上的任何障礙,專業水平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來到這個城市,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塞族人對中國人的友好。先不論這裏興盛的孔子學院,就連平時站在路邊,都會有人操着蹩腳的中文來跟我攀談;城中隨處可見中國餐館、超市,包括帶有中文的標識,讓身處異國他鄉的我從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身爲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孔子教育作爲塞族的品牌,一直輻射影響了周邊許多歐洲國家。孔子學院作爲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的附屬機構,伴隨着中文系一起成長。在這裏,能聽到熟悉的鄉音;見到熟悉面孔;甚至能觸碰到塞族人對中國文化熱情嚮往的那顆淳樸之心。

若提起出國留學交換的建議,亦或者是經驗吧。我覺得有三,在確保按時通過外方學校的申請後,應及早進行簽證的準備。一般來說,不論是領事館還是大使館,所需要的正常簽證準備時間是一個月。所以爲了能在你所申報的學期來到之前拿到簽證,提前三個月遞交申請材料比較合適。再有就是住宿問題,外方學校一般不提供住宿,這時候如若在該地沒有熟悉的朋友或能夠幫助你找到住宿的人,可以在網上進行住房申請。有兩個App可供選擇,“BOOKING”以及“AIRBNB”。這是全歐洲通用的兩個出行軟件,裏面會有該地所有旅館、公寓、青年旅社的商戶信息,可以選擇你所能承擔的價格範圍,更有短租或長租之分,是出國旅行或留學的必備軟件。最後,我覺得出國留學,安全最重要。不論你將要去的國家是何處,安全與否,對於本地人來說,我們總是陌生面孔,欺騙、盜竊之類的事情也總有發生。歐洲很多國家的流浪羣體就是這種不穩定因素,一旦受到傷害,應該及時像該國的中國大使館或孔子學院尋求幫助。

去往另一個國家的留學之路,雖然新奇,但這漫長的準備過程與自我積蓄是不可或缺的,正所謂機會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但同樣,所有你現在遇到的磨難也將成爲以後人生的經驗與未來的財富。

編輯:湯亞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