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暑期档票房前十名 图片来源:中国电影报。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从6月1日-8月31日,整个暑期档票房为176.53亿元,比起去年同期成绩173.81亿小幅上涨近1.56%,再次创造新的纪录。

原标题:176亿暑期档《哪吒》独占三成,流量扑街撤改档成风,史上最强暑期real魔幻!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迎来九月,也意味着暑期档正式结束。

这个充满波折的暑期档,依然交出了一份强悍的成绩单。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从6月1日-8月31日,整个暑期档票房为176.53亿元,比起去年同期成绩173.81亿小幅上涨近1.56%,再次创造新的纪录。

同时,今年8月也成为内地市场首个全月度单日票房均过亿的月份,并以77.74亿的成绩一跃成为史上票房最强悍的8月。

观影人次方面,今年暑期也小幅增加0.6%,成功实现了连续两年都有人次增加。

图片来源:猫眼

这个结果,可以说成功突破了所有人的想象。回想起暑期档刚开局的6、7月,整个影市都弥漫着焦虑,谁也没想到三个月之后竟然真的做到了“逆风翻盘”。

总结一下这三个月电影市场所经历的种种现象,在为这个走势奇异的暑期档感到欣慰的同时,担忧也随之而来。

一、从失落到惊喜,“史上最强”可能也是“史上最奇”

这个暑期档有多曲折呢?首先开局就不顺利到让人始料未及。主要原因是两个:重点大片不如预期、电影成批撤档。

6月5号拉开暑期档大幕的好莱坞大片《X战警:黑凤凰》本被寄予厚望,然而口碑和票房却一路走低,上映7天后单日票房就已跌破千万,再无水花(最终4.07亿)。6月12日上映的《黑衣人:全球通缉》也因口碑不佳而票房不如预期(3.06亿)。

还好之后《蜘蛛侠:英雄远征》(14.12亿)、《千与千寻》(4.86亿)、《最好的我们》(4.11亿)等有了小爆发,6月整体的票房不算太差。

这个失望魔咒一直延续到了7月。万众期待的迪士尼大片、真“狮”版《狮子王》也没有起到预期中“炒热大盘”的作用。邓超、白宇、任素汐主演的《银河补习班》陷入口碑争议,最终票房未能过10亿。

单看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其实都不算太差(均在8亿+),然而去年同时间段,《我不是药神》已经大放异彩,《西虹市首富》也强势加入竞争,相比之下这个7月上旬的格局显得弱势。

更让人无奈的还有影片成批撤档、改档。在7月开启前,已经有9部电影变动了档期↓↓其中《八佰》、《少年的你》两部极有票房潜力的电影撤档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小小的愿望》经历了改名、改档之后最终还是撤出暑期,令不少观众惋惜。

*7月前影片档期变动情况(来源:中国经济网)

《少年的你》撤档6月27日,是否能上映未知

《八佰》撤档7月5日,是否能上映未知

《扫毒2》从7月12日改档至7月19日,又提档到7月5日

《九龙不败》之前从5月1日撤档,定档7月2日

《回到过去拥抱你》从6月28日改档8月16日

《伟大的愿望》改名《小小的愿望》,从8月9日提档到7月18日,再撤档

《银河补习班》从7月26日提档到7月19日

《素人特工》从7月5日改档到7月12日

《超级的我》撤档6月28日

在这一大波变动之后,暑期档也成了一个谜团,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操作。之后再有档期变动,大家也都是见怪不怪了。

直到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暑期档低迷的态势才彻底改变。谁也没想到,一部国产动画强势挽尊,连续四周蝉联周票房冠军,一路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凭一己之力让暑期档逆风翻盘。

《哪吒》之后,《烈火英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都助力了8月影市的火热。《使徒行者2》虽不及7月《扫毒2》破10亿的势头,但也以6.8亿票房进入了暑期档票房榜前十位。

2019暑期档票房前十名 图片来源:中国电影报

有了哪吒这个“神童”,再在几部15亿+、10亿+影片的保驾护航下,暑期档终于在最后时刻实现了“再创辉煌”。

除了整体的票房走势让人没有料到,一些单部电影的票房更是不符合很多人的预测。

二、黑马出其不意,口碑滚雪球效应愈加明显

在暑期档开启前,各类前瞻文章就已满天飞,但押对爆款的几乎没有。今年暑期,又再一次体现了黑马的不可预料。

综合了之前的市场规律以及对影片本身的认知,叔发过的预测如下↓↓

《狮子王》、《银河补习班》、《扫毒2:天地对决》这几部制作和演员阵容都相对突出的应该是10亿+档位;

《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烈火英雄》、《上海堡垒》、《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鼠胆英雄》、《跳舞吧!大象》、《愤怒的小鸟2》在5-10亿档。

《素人特工》、《铤而走险》、《哪吒之魔童降世》、《沉默的证人》等在1-5亿档。

对比现在的结果,“事与愿违”的部分还是有不少。

这份预测总体上没有偏颇太多,但某几部还是预期过高。 《鼠胆英雄》、《跳舞吧!大象》、《铤而走险》这些以往在市场上吃香的喜剧、动作电影,全都“扑了街”。小岳岳、开心麻花、大鹏,这些以往很具吸金力的招牌元素,也全都失了灵。

这几部电影里只有《鼠胆英雄》刚刚破亿,后两部目前都是3000万+的水平,非常惨淡。

最让人没想到结果的,当属“最红”《哪吒》和“最黑”《上海堡垒》。

实际上在《哪吒》上映前,购票平台的预测票房大概也是5亿内。

这样预测也不难理解,一是因为哪吒上映前,动画电影在内地市场的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是15.3亿的《疯狂动物城》,三年来都未有其他动画打破,因此这个数字被默认为是动画电影的内地票房天花板。

二是国漫的创作水准还没有到达稳定,自《大圣归来》之后其实并没有出现另一个有实力冲10亿+的选手,因此无法给予哪吒更多的信任。

三则是预告物料中的哪吒形象并不讨喜,很难想象他会广受欢迎。

最终哪吒却靠占尽天时地利——内容足够煽动情绪+自来水疯狂安利+同档期电影竞争力较小,迅速占领暑期档,创造了非常惊人的数据纪录↓↓

不到5天破10亿,蝉联28天日票房冠军,超越《流浪地球》46.56亿的纪录直接跃升内地影史票房榜亚军。而比起票房纪录更有价值的是,哪吒的成功还证明了动画电影确实可以打破圈层,这对动画创作者来说未尝不是一针强心剂。

因为口碑传播而迅速被“拖垮”的电影,就是《上海堡垒》了。当然这部电影本身不是没有问题,比如故事上的硬伤、定位为硬科幻的宣传策略等等。但豆瓣上这个媲美《逐梦演艺圈》的分数还是让人吃惊↓↓

最终《上海堡垒》暑期档票房1.21亿,也相当惨淡。同为“中国科幻元年”的课代表,和《流浪地球》46.54亿的成绩一比,完全微不足道。

据媒体称,《上海堡垒》有超过3亿的投资,目前的票房水准离回本还相距甚远,更别提此前定下的“10亿起跳”目标,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案例。

看到这个结果,导演滕华涛、原著作者江南纷纷发文道歉。从信心满满到怀疑人生,主创们不过经历了两天。

导演滕华涛道歉文

从这两部电影身上也可看到,口碑滚雪球效应越来越明显。先期的口碑情况,几乎可以决定一部电影的命运。

《哪吒》在点映初期并没有太大水花,直到点映7天时,出现了一次小爆发,票房突增至2844.3万。再经过4天的口碑发酵,上映首日顺利实现票房破亿,首周末两天均破2亿,之后一骑绝尘。

点映票房突然增长及上映后首周末成绩

这其中,口碑传播的力量有多重要,可以通过“想看人数”这个数据找到一些印证↓↓

临近上映时关注度有爆发式增长,票房的增量也基本没有问题。

《上海堡垒》的票房走势也很能说明口碑对影片的影响↓↓一是超前观影期间流出的负面评价,以及观众对鹿晗“流量明星”身份的成见,影响了部分观众的看片欲望,导致上映首日都没有破亿。

经过首日大规模全方位的负面口碑发酵后,票房更呈现了断崖式下跌,最后惨淡收场。

冷静下来回想这两部电影,《哪吒》真的好破天际?《上海堡垒》真有这么差吗?其实不尽然。然而在追求短平快的当下,更多观众也是不愿意自己判断,而是看风向迅速做出选择。

当然可能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现在的票价确实贵。今年暑期档平均35.3元的票价又创同期新高,这就不容许观众有“试错机会”, 选择自然也就更加谨慎。

三、“国产片保护月”进一步消失,更多进口片进入暑期

观察这三个月,会发现进口片占了非常重要的比例。在过去,暑期档都被默认为是“国产片保护月”,尤其是7、8两个月份。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个业内默认的“潜规则”的确一直以来影响着片方定档和影院排片。

如2017年,北美在7月就上映的《敦刻尔克》、《蜘蛛侠:英雄归来》全部被延期到了9月。去年《摩天营救》、《巨齿鲨》等虽然有外国班底加入,实质上还是中国主导的合拍片。

到了今年,进口片就没有了明显的限制。今年暑期档共21部破亿电影,进口片就占了11部,去年是8部,这还是把合拍片都算进去的情况下。

今年在7、8月上映的进口片有4部,分别是《速激》、《狮子王》、《爱宠大机密2》、《愤怒的小鸟2》。前两部分别10亿+和8亿+左右的票房,成为暑期档实现增长的关键。

在一个国产片主导的档期,进口片有了更多竞争空间,实际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国产片的整体弱势。回看整个暑期档,也确实如此。

四、只有《哪吒》一枝独秀的暑期档,真的值得开心吗?

单从国产片的角度来对比和去年同期的数据来看,会发现一些地方实则是退步了。

去年有两部电影达到了20亿+,《我不是药神》(30.98)、《西红柿首富》(25.19),两部电影有5亿的差距,但都算是“共同繁荣”。

而今年只有《哪吒》一枝独秀,46.7亿的成绩比第2-4名的《烈火英雄》+《蜘蛛侠2》+《扫毒2》还要多,完全没有谁能与之抗衡。

从评分来看,暑期档国产破亿影片里,只有《哪吒》在豆瓣上获得了8.6分,其余的国产片都没有上7分。

但去年同期的电影口碑就相对好很多,仍以破亿影片的豆瓣评分为标准,至少是4部电影上了7分的:《我不是药神》9.0,《动物世界》7.2、《一出好戏》7.1,《邪不压正》7.0。

大环境不够强,出再牛的爆款也不能称之为产业的进步。实际上到了暑期档后程,除了哪吒就无亮眼大片可看的情况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速激》的到来才打破沉默。

除了爆款和爆米花大片,有更多类型丰富、质量稳定的“常态电影”作为中坚力量,产业才能稳步可持续发展,观众也才能真正获得选择的自由。

对任何市场来说,有更强的竞争、更多的选择,才是市场的真繁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