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耳其翻拍版和韩国版的故事线基本还是一致的。最典型的失败之作就是各部翻拍版的《深夜食堂》,生搬硬套形式,学着日本人强行灌心灵鸡汤,根本没有顾及是否符合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处理方式。

原标题:翻拍皆烂片?土耳其把这部韩国9分经典复制成功了,国产《深夜食堂》们看过来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在叔本周推送的电影口碑榜中,介绍到了一部高分土耳其影片《7号房的礼物》↓↓

没错,这就是韩国那部同名“催泪神片”的翻拍版。原版《7号房的礼物》三十多万人在豆瓣打出了8.9分,可以说是经典了↓↓

翻拍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像素级复刻没有新意也没有意义,本土化改编做不好又容易翻车。

作为商业类型片的后起之秀,韩国电影可以说是最能满足国产片翻拍需求、也是被翻得最多的,但能称得上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一个月前上线的大鹏新片《大赢家》,便是一个不算太成功的例子。(韩国原版为《率性而活》)

国内主创选择不那么热门的韩影翻拍尚且要被比较,“土耳其7号房”直接翻拍经典电影,更要面临观众的挑剔。

惊喜的是,土耳其版不仅没有翻车,还大胆改编拍出了自己的特色。

如果要总结这版到底做对了什么,大概是既合理融入了自己的国情,又难得地延续了韩国电影的“敢拍”特质。

土耳其翻拍版和韩国版的故事线基本还是一致的。智力有障碍的父亲Memo和自己六岁的女儿 Ova相依为命,生活清贫但温馨。Memo虽然有些“不正常”,但给了女儿所有的爱。

一天,女儿Ova在店里看中了一款卡通图案的书包,但考虑到父亲赚钱不容易,懂事地放弃了自己的心愿。父亲Memo终于凑到钱,想为女儿买下书包,结果发现被另一个女孩买走了。

智力障碍父亲一心就想着女儿喜欢的书包,所以当背书包的小女孩主动和他打招呼,并谈论起这个包时,父亲不由自主就跟着小女孩的脚步越跑越远。

谁知道小女孩跌到海里出了意外,Memo能力有限没能救她,之后被赶来的其他人误认为是杀人凶手。

小女孩的爸爸在军方又有权势,丧女之痛下产生偏执的报复心理,无论如何也要将Memo定罪,于是Memo被迫入狱。

入住监狱“7号房”的Memo遇到了一群狱友,Memo帮助了这里面的带头大哥,于是有恩必报的大哥决定满足Memo的念想,用自己的人脉想办法把Ova偷偷带到监狱里和他团聚。

Ova的到来像是给7号房的礼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纯真善良。于是他们团结起来,向有正义感的监狱长反映情况,试图帮助Memo洗脱罪名,让这对父女团聚。

就故事而言,土耳其版并没有进行魔改,基本逻辑和原版一致。

但导演和编剧并没有完全照抄作业。就细节而言,电影中有许多更合理的本土化改编。

比如韩国小女孩喜欢的书包是美少女战士图案,而土耳其小女孩喜欢的书包是海蒂。海蒂的形象来自于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撰写的儿童小说,在欧洲的影响力肯定要比日本动画《美少女战士》更广。

Memo维持生计的“职业”是放羊、卖焦糖苹果,比起原版的停车场管理员要更“土耳其化”。

宗教习俗的加入也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更像土耳其的电影而不是说着土耳其语的韩国电影。

众所周知土耳其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影片也没有忘记加入这个国情。一些囚犯开始自我救赎是被教义感化的设定,很本土了。

民族音乐也使电影满满都是西亚风。

对于翻拍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如何在保留原版逻辑的基础上再拍出一个全新风格的故事?“土耳其7号房”也给出了一个不错的答案。

“韩版7号房”虽然催泪,但喜剧风很强烈。父亲的狱友们就是搞笑担当,几个糙汉耐心带娃的反差萌制造了不少笑料。

当看到没文化的带头大哥,一字一句读着小女孩的来信,既好笑又感动。

“土耳其7号房”的狱友们戏份并不多,只重点留下了有功能的人物:有正义感的带头大哥负责把小女孩带进7号房。间接害死自己女儿从而愧疚一生的大叔,因为能够感同身受,所以在帮助主角父女团聚的过程里起到了关键作用。

翻拍版整体突出了监狱外的小女孩,以及监狱内还有良知的狱友、管理层,如何想尽办法洗刷冤屈。

比起原版父女相聚时狱友们掺和进来打打闹闹、一起欢乐过圣诞,甚至安排了热气球让他们玩耍,土耳其版的父女更显悲情。

在有限的相聚时间里,Memo与Ova做得最多的是让对方知道自己过得很好,尽量放心。

Ova其实潜进监狱里不久就被发现了,随后被狱长带走,狱长也由此了解到确实有冤情,开始想办法帮忙翻案。

很明显,韩国版是带着一些童话风的。囚犯们个个活泼单纯,对小女孩热情接纳,小女孩也不止一次出入监狱看望爸爸和狱友叔叔,和爸爸一起乘热气球更体现了彻底的理想主义。

韩版也非常清楚怎样做一部复仇爽片:小女孩没能帮助爸爸,于是奋发图强,长大后成为律师,回来帮爸爸翻案。

土耳其的翻拍就现实得多,监狱长虽然有同情心,但也不敢一次次冒险同意把小女孩送进来。监狱里能准备出的礼物就是简单的布娃娃,并不会有热气球这么高档的项目。

狱友们对小女孩Ova很和蔼,用别的方式来解释什么是监狱,以保护Ova的童心,但都是生活化的家长式关怀,没有成为玩伴。

韩版的核心在于强调“爱”,爱能感化一切,爱是每个人的天性。冷酷的世界因为这段感天动地的父女情而融化。

土耳其的翻拍强调了一种“抗争”。尽管个体很渺小微弱,但一起坚持下去说不定就能扭转结果。

这也是翻拍版没有把案件拖到小女孩长大之后再解决,而且让她找到关键线索的意义。6岁的女孩要去努力为父亲奔走,更显残酷。

韩版娱乐性更强,土耳其版氛围更悲伤,对比起来,部分观众会觉得翻拍之后有些沉闷。究竟更喜欢哪种处理方式也是见仁见智了,只能说韩国对于商业片的处理确实更成熟。

不过,土耳其版倒是补全了一些韩国版没有讲到的问题。比如这位智力障碍父亲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又是如何拥有的这个女儿?

翻拍版加入了奶奶这个角色,奶奶这么和Ova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爸爸看起来和别的爸爸不一样↓↓

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Memo即使智力有障碍,也长成了一个毫无保留付出爱、并被女儿深深爱着的好爸爸。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说也让观众多了一层反思。

Memo在狱友们的八卦逼问下讲述了自己结婚拥有女儿,接着不幸失去妻子的过程,更生动地表现了爱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这些新的发挥,都让翻拍版有了自己的亮点。

更为重要的是,改编之后,新的7号房没有脱离原版最重要的精神:对公平法制的呼唤。

《7号房的礼物》这个故事,最大的看点在于普通人向权贵及法律不公挑战,推翻冤假错案。

韩版中,不幸死去的小女孩,爸爸是警察局长,下属们不敢得罪,于是在证据各种粗陋的情况下就开始定罪,甚至忽悠和恐吓智力有障碍的主角自己认罪。

土耳其版中,警察局长变为军队司令,同样以权压人干扰判决,甚至枪杀证人。

冰冷的绞刑架显出死亡的残酷,算是主创对土耳其废除死刑的一种支持。

可以说,土耳其这版拍出了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

回顾我们中国的案例,国产片翻拍最遭人诟病的就是强行复制,完全不考虑落地是否适配,结果造成不伦不类。最典型的失败之作就是各部翻拍版的《深夜食堂》,生搬硬套形式,学着日本人强行灌心灵鸡汤,根本没有顾及是否符合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处理方式。

还有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是,日式食堂在国内并不普遍,这就导致从老板服装、菜品到一个一个的深夜小故事,都让观众频频出戏。

还有的翻拍在故事上倒是做到了完整可看,但呈现的效果完全是降维式的。

如翻拍意大利高分悬疑片《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都市人利用手机撒谎的核心是讲到了,而原版的密闭空间惊悚感及让人倒吸凉气的转折也都消失了,整体变成了廉价情景喜剧。

要看喜剧风的还不如直接看冯小刚的《手机》,讽刺笑点还更足量,对国内中年男的刻画也更现实。

说到底,翻拍本质上只是借用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本土情况进行再创造。

原版中不适合本土情况的点需要剔除,再用新的逻辑去填补。原版没有讲到的地方,翻拍也可以做自己的扩充。

翻拍法国短片的印度电影《调音师》,在故事上做了很多延展,效果不错

好的电影反映出来的都是“人类的共性”,翻拍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性中的共同点找到,用自己的方式来做“阅读理解”。

在如此多的前车之鉴面前,希望国产翻拍能有更多走心之作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