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本周上映的两部新片完全是两个极端画风:《终结者:黑暗命运》超硬核,《天气之子》超清新。在需要祈祷“新的一个月请对我好点”的月初,叔先选择了治愈风的《天气之子》。

正经来说,这部电影的吸引点主要有两个。首先这是新海诚在《你的名字》上映三年之后的全新力作。当年《你的名字》是日本本土电影年度票房冠军,也创造了日本动漫在内地的最高票房纪录。能否“再造爆款”?叔表示好奇。

其次从《天气之子》在日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暂列2019日本年度票房冠军的成绩也非常亮眼(何况今年就剩两个月了),一定程度证明了电影本身的品质。

从观感来说,这部《天气之子》,实际上也可以算作是《你的名字》2.0。

画风就不必多说了,依旧非常新海诚。唯美又极度还原的城市景观、云朵、下雨的天气,新海诚不光在《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里偏爱这些元素,这种风格已经成了他的个人标志。

随时闪过的东京标志性景观,完全就是城市宣传片。新的景点打卡攻略应该不久后就会出现。

故事当然还是一如既往的青少年纯爱配置,毕竟只有年轻才和热血、纯粹、中二风最搭。

另外主角人设也与《你的名字》非常相似。《你的名字》女主角宫水三叶出生在小山村,但渴望着东京大城市的繁华。《天气之子》男主森岛帆高也是小镇青年,自己离家出走后跑到东京,深深体验了一把“京漂”的辛酸。为了省住宿费蜗居在网吧小隔间的桥段也是非常真实↓↓

两部电影的女主角还同样有着“神女”设定。《你的名字》女主三叶是巫女世家出身,梦中与他人交换性别的设定最终就是用这个身份来解释。《天气之子》的天野阳菜是“天选晴女”,可以控制天气,但命运是要用来被祭天。

而且两位女主都母亲早逝,这是不是新海诚心中一个人有“超能力”必须付出的代价?

传说中的“天选晴女”

从女主设定中也不难发现,新海诚很喜欢制造“天”与“人”的关联,两个角色的技能都和超自然现象有关。这种设定既可以在画作上有更多发挥空间,更是男女主角爱情命运的关键。一对CP面对“世界末日”也不放弃对方,泪点自然就来了。

《天气之子》男女主角经典“日剧跑”

最后一个相似点就十分明显了,音乐风格完全一模一样,互换BGM和主题曲也不违和。新海诚这次依然找的是乐队RADWIMPS(主唱野田洋次郎)来搞创作,这对组合看来是深深绑定了。

虽然和《你的名字》风格高度重合,但《天气之子》还是明显有很多进步。

《你的名字》一直靠“纯爱”来推动故事,记忆点是很多具体的情节和元素——男女主角隔空性别互换;加入悬疑线,让男主探寻互换身份的原因;陨石浩劫改变两个人的命运。绳结、口嚼酒等是产生命运羁绊的重要线索。

但要说从这个爱情故事里能提炼出什么核心精神的话,除了“为爱执着”这一点,其实很难概括《你的名字》到底为观众留下了什么。画面很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复习指路→_→ 新海诚是日本王家卫?明明只是动画版琼瑶!)

而《天气之子》有着属于自己的“魂”。男主帆高独自逃离家乡来到大城市,虽没有交代具体背景,但可以感知到他对父母权威的反抗;

帆高第一次感受到冰冷大城市里稀缺的温暖,是因为阳菜给了他一个汉堡;

帆高被警察追踪,是阳菜保护着他,并和他一起都市逃亡;

因为遇到对方,他们本来黯淡的生活逐渐有了色彩;

阳菜祭天之后,帆高不顾所有成年人的劝阻,要以身犯险找回对方.....

少年们互相守护、坚持内心的信念,以自己的力量对抗着冷漠的世界,是观众能够从《天气之子》中找到的主旨。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这个核心和正在热映的《少年的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且除此之外,两部电影还能在一些细节上找到默契点。

比如两个故事里的警察都站在少年们的对立面,全力阻止男女主角互相保护。但最终少年的执着又冲破了这层来自成年人的阻力。真·警察的滑铁卢。

守护对方的实质,都来自于少年才有的纯真、热血和义无反顾。这股冲劲也让他们能为了对方牺牲自己——小北为了陈念扛下杀人案坐牢,帆高为了找回被祭天的阳菜只身前往“另一个世界”。

甚至《少年的你》最有记忆点的台词“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用在《天气之子》里都毫无违和感,而且对应得还非常具体——阳菜的牺牲,是为了让整个世界的异常天气消失,帆高的牺牲,正是为了保护阳菜。真“你保护天气,我保护你。”

这些“似曾相识”,其实也能为《少年的你》闹得沸沸扬扬的“融梗说”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相同的人物关系,相似的境遇经历,相通的精神内核……细究起来,到底有多少作品能说独一无二、绝对原创?“撞梗”是否就能简单被判定为“抄袭”?人类情感和行为里,其实真的有太多“巧合”。

再说回《天气之子》。虽然肉眼可见有很多进步,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比《你的名字》少了很多元素,但也要撑起两个小时的时长,这使影片中段显得单薄。当观众明确了“天气之子”的设定和带来的种种神奇现象之后,期待的是出现一个小高潮,但这个刺激点直到快结尾才出现,实在太晚了。

男女主角“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的爱情观虽然感人但也是“非常自我”的。牺牲世界成全自己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感到难以理解。但反过来想,“天生献祭”这个命运设定又何曾公平?

同样的设定在《大鱼海棠》里也有过一次争论,女主角春最后就算牺牲自我拯救了全村人,也难逃被说“婊”和“自私”的恶名。

所以其实,说别人自私的,往往只是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罢了。

而“不要世界只要你”,不正是爱情中的极致张力吗?他们首先被世界抛弃,“只有彼此的两人”,是感人爱情最有效的套路。

不过这样的三观能不能被接受,也是见仁见智了。

而叔最想探讨的问题是,当每次看完电影,说出“这果然就是新海诚”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带着一丝可惜的心情呢?

画风同样优质,但老梗万年不变,尝试做一点深度又永远停留在原地,这好像就是新海诚电影带来的观感。

毫无疑问,新海诚是很擅长营造情绪的。《秒速5厘米》用“樱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来发问“两颗心靠近需要多久”,表达一对互相喜欢的年轻人错过多年的愁绪。

而《言叶之庭》用没完没了的下雨镜头来传递师生恋的凄美。

在慢节奏唯美画面之外,还要加上优美的配乐,和抒情台词。

总之就是一个核心,提起电影依然能想起这些“和风式忧伤”。

但也得承认,如果想成为比肩宫崎骏、今敏等前辈的一代大师,这种过于停留于情感本身而没有格局和解读空间的故事是很难被长久铭记的。

所幸到了《你的名字》,诚哥终于在剧作上下了功夫,不过也和他的画风一样,不断玩自己的梗,而且还有很多不能仔细推敲的bug。平行世界的设定,《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已经用了一次。

并且新海诚还永远执着于“错过”这个话题,导致他的故事看起来都有同质感。

所以在新海诚的电影里,除了壁纸级的画面,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呢?

大概就是现实社会里越来越难以找寻的少年感吧。

无论故事多么中二,新海诚电影中的人物都是纯粹的。到了这部《天气之子》,那种纯粹的、挥之不去的少年力量终于得到了一次爆发,这让新海诚创作的人物终于摆脱了软塌塌的琼瑶式忧伤。

“我只是想见她一面,为什么要妨碍我?”不管不顾奔向所爱所珍惜之人,少年的执着和呐喊,多少能让成年观众已经坚硬的心,感受到一丝久违的柔软。

正如《天气之子》中小栗旬配音的中年人须贺圭介,一开始也以成年人的方式思考问题,阻止帆高救回阳菜。但最终他被少年的执着打动,决定自己也任性一次,不管不顾帮助帆高。

有时候,成年人也需要纯粹一点,自我一点,去找回自己的初心。

无论故事设定多么中二,总会在高潮时刻唤醒少年才拥有的纯粹。不带太多大人的眼光来看电影,尽情为“中二风”欢笑流泪,大概就是新海诚电影能给予我们的收获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