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套路之下,韩国电影还能一次次产出《极限逃生》这样口碑不错的票房爆款,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用老模式不是错,关键是能不能用出新意、诚意,和技术含量。《极限逃生》又给出了韩国电影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加转折,加小高潮,加感官刺激,想尽办法玩创意,一定要让你爽到。

回望今年内地的暑期档,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横扫千军,影响力延续至今。而随着片方第二次延长上映时间,《哪吒》还要奋勇战斗到10月底。

我们有暑期爆款,别人家的暑期档也同样精彩。隔壁韩国在暑假时也出现了一部掀起全民观影潮的热门电影—— 曹政奭 (《麻药王》、《蓝色大海的传说》)、“少女时代”成员林允儿主演的 《极限逃生》。

《极限逃生》7月31号在韩国上映,接着就火爆了一个多月。截止9月初,《极限逃生》的观影人次已经超过900万,票房在今年韩国本土电影中排第三。前两名分别是上半年在国内社交网络上火过一阵、也被很多人推荐的《极限职业》,以及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流量片”《寄生虫》。

票房方面,《极限逃生》以累计780亿韩元(约4.64亿人民币)的成绩,顺利成为韩国暑期档票房冠军。

近期部分国内观众也看到了这部电影,目前豆瓣7.7的成绩和《极限职业》持平,算是一部被广泛认可的好片。

值得一说的是,《极限逃生》的幕后团队,其实和《极限职业》是同一个。两部电影都能成为爆款,这个班底的创作能力真的让人惊叹。

因为算是同一个系列,所以《极限逃生》也延续了《极限职业》的风格——杂糅了多种商业类型元素的喜剧,典型的爆米花爽片。

《极限职业》的故事主线是警察为监视毒贩盘下炸鸡店卖炸鸡,这个职业的反差设定是最大的笑点来源。而以炸鸡店为核心,引发的警察与毒贩之间一连串的故事,又带来了动作、犯罪等元素。在这其中,还加入了警察对于职业选择的思考,类型层次非常丰富。

《极限逃生》也是多种元素叠加的套路。毒气威胁全城的设定是灾难片,男女主角的逃生是动作+爱情,对男主角家庭的刻画又带来了喜剧+亲情。并且在娱乐之外,同样有对现实问题的讽刺。

两部“极限”代表的也是近年韩国商业片的一种潮流,多类型混搭,注重娱乐性,借机讽刺韩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现象。

就以这部火爆韩国暑期档的《极限逃生》为例,几乎把“韩式套路”都用了一遍。

1、聚焦小人物

底层普通人,是韩国电影最热衷的一类主角。《极限逃生》的男主勇南就是典型的废柴:找不到工作,宅在家啃老,每天的生活是“吃饭、拉屎、睡觉”。

就算是家庭聚会,勇南也是站在最边上的那一个。他不善言辞也不会应酬,别的平辈把长辈哄得开开心心,他只会在角落里围观。

勇南唯一的技能就是仍然保持着学生时期参加攀岩队的习惯,去小区里翻一翻单杠练手臂力量。但对无业人员来说,这种不能养活自己的技能只会被看作是“玩物丧志”。

作为废柴,自然无法拥有感情生活。所以和女神表白必定失败↓↓

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人,在毒气上升的时候靠着攀岩的技能爬到楼顶,为所有人打开了通往天台的门,一下子成为了家族中的英雄。

loser在危机关头靠所有人都看不起的爱好来逆袭,是韩国电影很爱用的一种方法。像是《极限职业》里,几个警察一开始在警队内也是loser般的存在,之后才开始展现出英雄光环。

林允儿饰演的义珠同样走的是逆袭路线。她一开始展现都是柔弱面,被上司强行表白不敢反抗,外型也是典型的韩国女团精致风。但逃生时却有勇有谋有能力,和勇南一起扛过了难关。

配角在这部电影里也没有被浪费,在他们身上有着韩国万千小市民的缩影。像是长辈莫名要关心你的个人生活,以至于男主都产生了条件反射学会抢答↓↓

宴会过后要疯狂打包,不然觉得不划算↓↓

尽管有着各种小毛病,但所有人本质上还是善良的。勇南在大楼外“攀岩”时,平常嫌弃他的家人都非常关心他的安危,展露出了亲情的本真一面。

用小人物的平凡让观众共鸣和会心一笑,又以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来戳泪点并输送正能量价值观,《极限逃生》对观众看电影时的“情感计算”真是驾轻就熟。

2、商业元素玩出花

一部爆米花片怎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娱乐性?《极限逃生》又给出了韩国电影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加转折,加小高潮,加感官刺激,想尽办法玩创意,一定要让你爽到。

同样是灾难片,日本电影《生存家族》就更“小清新”。全国大停电,所有电器、现代交通工具都无法运转,主角一家人骑着自行车离开东京逃往乡下,一路上想尽办法解决吃喝拉撒睡等基本问题,最终成功到达目的地。这里面表达的更多是日式励志和对都市生活方式的反思。

相比之下《极限逃生》就刺激得多。影片把灾难背景设定为会上升扩散的毒气,又给男女主角加了能攀岩这个设定,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停向上爬,好一直让观众悬着心,持续紧张到影片结束。

高楼外墙、霓虹灯、招牌、建筑脚手架,只要能抓住的地方就能爬,刺激程度不输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徒手攀岩》。

除了攀爬,还要来几次高楼之间“走钢索”,戏里戏外玩的都是心跳↓↓

毒气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向上爬的摇摇欲坠,再加上获救希望数次到来又破灭,影片成功制造出了几次大小转折,戏剧感很足。

除了攀爬,电影里还适时加了一些屋顶跑酷这种极限运动↓↓

以及无人机帮忙把绳索挂到对面楼,让主角可以在建筑间穿梭,真的是惊喜型创意↓↓

总之这部电影就一个原则,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看爽,目的非常直接。

3、政治及社会问题隐喻

喜欢在电影里加入“现实主义”来拔高立意,也是当下韩国类型片的惯常做法。《极限逃生》这么娱乐的片子,都还能调侃现实。

像是影片开始时男女主角时隔多年后再相遇,女主角感叹“我们国家真小啊”,男主立刻接一句“就是,要快点统一”来影射朝韩问题。不得不说韩国影视创作者对这个议题真的蜜汁执着。

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是电视台为了抢收视率四处寻找夺人眼球的素材,最后派无人机进了被毒气包围的地区,恰好抓拍到两位主角在逃生,于是立刻进行了一场直播。各路网红博主也相继跟上,开展了一场直播接力,全国人民围观男女主角极限逃生。

网络时代,流量就是最大的法则。电影的表现方法非常直接了。

这整部电影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暗喻。《极限逃生》的原片名其实叫“EXIT”,直译是“出口”。两个主角被毒气包围,不停寻找逃生出口,暗示的就是当代年轻人在压抑的社会氛围中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

不停向上爬这个设定,也可以解读为艰难向上打破阶层。在影片里,只有到了高处才不会被毒气侵扰,并且有更多机会被救援直升机看见。放到现实来说,同样是所处阶层位置越高,才有获得更多资源及安身立命的可能。

这寓意,完全就是一出低配《寄生虫》。

对熟悉这些套路的观众来说,其实会觉得这部电影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

《极限逃生》有着当下韩国商业片的太多共性,总结起来就是设计感太强,过于工整,所有的线索都要做到前后对应,凡是重点强调的细节后期都要发挥某种作用。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大概一开始就能把剧情猜个八九不离十。

但在套路之下,韩国电影还能一次次产出《极限逃生》这样口碑不错的票房爆款,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用老模式不是错,关键是能不能用出新意、诚意,和技术含量。

在相似的元素下,各部韩国商业片其实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样是灾难片,《釜山行》主打的是丧尸+亲情,这部《极限逃生》就是“生化危机”+小人物励志+爱情。永远不停止开脑洞,给故事一个相对新鲜的观感,这就是一种诚意。

另外,精心制造笑点泪点,在视觉上保证一部影片的娱乐感,也是成功取悦观众的方式。

我们暑期档出了《哪吒》这个爆款,实际上用的也是相同的原则:用大多数观众都能接受的方法去说一个故事,保证观感的愉悦,制造“爽感”。至于套不套路,其实也被大部分人忽略掉了。

看到两国的暑期爆款,也不禁想感叹,果然商业娱乐片在哪里都是刚需。

总体看下来,韩国商业片已经找到了一种高效且可复制的商业片创作套路,而国产片也一直试图在复制这种方法。无论是翻拍还是模仿其节奏自行原创,国产电影里一直都不乏尝试者。

但能做出惊艳效果的还是太少了,大部分都成了照猫画虎。近期对比最明显的就是《小小的愿望》,对韩国原版几乎达到了像素级的复刻,依然不成功。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小的愿望》和《极限逃生》有着不少共性,比如同样都是喜剧类型,都以小人物为主角,都试图唤起观众对普通人质朴情感的共鸣。

但《小小的愿望》就明显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导演把影片时间设定在了2000年左右,但除了主角们用漫画书、人民币款式交代了年代感,其他时候根本看不出来。笑点设置也是小品段子式的,主要依靠演员的表情和肢体来达到效果,且每一趴笑点之间有明显的割裂感。

《极限逃生》的搞笑片段就完全是生活的再现,比如当妈的永远觉得自己的儿子还是孩子,男主还在换衣服就推门而入↓↓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韩国电影的创作者们更明确一个问题,加进去的段子,永远都要为人物的个性和后期转变服务。再以这个母亲为例,她推门而入固然没有礼貌,但对儿子的爱是真情实意的,剧照里你还能看到她举着手机给儿子拍照,因为难得看到孩子穿正装,觉得很帅↓↓

后半段儿子被困在毒气覆盖的区域里,已经逃出危险区的她异常担心和紧张,你也能非常理解一颗老母亲的心。

有些戏份看起来没有难度、可有可无,但却是潜移默化让观众相信这个人物的关键。国产电影里,缺乏最多的正是这些可以拿来推敲的真实细节。

就这一点来说,这次《极限职业》真的又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