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芝麻最多”的徐記燒餅回來了!北京一批人氣老店續寫輝煌

從早上7點開門,兩個多小時裏,老闆徐女士一直重複着拿燒餅,裝袋兒,找零的動作,幾乎沒有抬頭。並不寬敞的通道前,始終排着買燒餅的“長龍”。上週三,徐記燒餅在新街口西四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重裝開業。新鋪地址:西四北頭條東口往南15米即到(百姓服務中心店內主食窗口)。

不到一週的時間內,這裏就成爲了“餅友”們每天都要光顧的地方。老闆徐女士說,未來將紮根這裏,踏踏實實做燒餅,把這口老北京的味道傳承下去。

拿着剛買的五個燒餅和五個糖火燒,67歲的劉先生迫不及待地從袋子裏掏出一個燒餅, 一口就是小半個,另一隻手一邊接着芝麻,一邊拿着燒餅對記者說:“你看,他們家的燒餅是分層的,特別有嚼頭兒,不像一般的燒餅裏邊兒都是麪疙瘩。”

劉先生說自己從90年代就開始喫徐記的燒餅,已經20多年了。家住什剎海附近的他騎車三站地趕到西四,就是爲了得着這一口:“我幾乎每天都來,買點熱燒餅熱火燒回家就着粥和老伴兒就是一頓,特別可口。”

徐記燒餅鋪的燒餅被稱爲“老北京芝麻最多的燒餅”。從1993年開業,店裏的芝麻燒餅、糖火燒,螺絲轉每天都是做多少賣多少,從來沒剩下過。

徐記燒餅鋪門口排起的長隊曾是衚衕一景。

這家燒餅鋪由徐女士一家人經營。1993年,徐女士響應國家鼓勵下崗職工自謀職業的號召,決定和家人一起創業。由於父親以前專門跟京城老師傅學過做燒餅,便把手藝傳給了兒女。一家人在家門口開起燒餅鋪,沒想到漸漸火了起來。

爲了促進區域內業態升級,8月5日,位於西城白塔寺後安平巷裏的徐記燒餅鋪暫時關門歇業。上週三,徐記燒餅在原址附近的西四北大街上重張,不少像劉先生這樣的鐵桿粉絲聞訊後紛紛前來“打卡”。現在,十平方米的徐記燒餅已經成爲了百姓生活服務中心一景。

十平方米的攤位被改造成一座全玻璃檔口的透明廚房。在一個敞亮的窗口後,幾名師傅正在忙碌地做着燒餅。

老闆徐女士說:“老街坊願意多走兩步來買,繼續支持我們,特別感恩。燒餅鋪搬了新家,價格沒變,最受歡迎的燒餅1.2元一個,糖火燒2.2元一個,價格親民。”

爲了給徐記燒餅找新家,新街口街道可沒少下功夫。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8月初閉店後,街道多次與徐記溝通,並協調聯繫多家生活性服務業網點,也爲其尋找了十多處經營新址備選:“之前幫徐記聯繫過一些攤位位於二層的服務網點,但考慮到老年人買燒餅上樓不便,最終在多方協調下才確定了這個點位,後續,街道將繼續關注,做好相關工作。”

​在街道的關心與幫助下,生活服務中心也爲徐記開出了不少優惠條件。店長崔健坤錶示:“一般來說,這麼大的攤位,月租金都在6500到7000元,我們給徐記開出的是5000元一個月。操作間裏的油煙機,冰櫃和操作檯也都免費提供使用。”

崔建坤說,看着徐記燒餅這麼火,自己也十分開心:“生活服務中心就是爲百姓服務,像徐記燒餅這樣,又能增加人氣,又能爲百姓服務的商戶,我們舉雙手歡迎。”

像徐記燒餅這樣的老味道,在北京還有很多,在各方努力下逐漸迴歸到百姓身邊,續寫着人氣老店的輝煌。

“二兩包子、一碗炒肝”,曾經開在西四路口把角處的包子鋪是很多老北京人的兒時記憶。

今年5月重新開業的“西四包子鋪”,位於西什庫大街順天府超市內的美食街,距離大家記憶裏的西四路口老店址不到1公里。

雖然新店跟西四包子鋪老店並無延續關係,但也採用了半發麪、籠屜蒸的包子製作手藝,搭配北京特色小喫炒肝售賣,引得很多懷舊的顧客排隊購買。(新聞鏈接:“西四包子鋪”再現江湖!主打老北京情懷,一天賣出3000多個)

北京人愛喝豆汁兒。胡金銓先生在《談老舍》中就說:“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

去年9月,天壇北門老磁器口豆汁店重張開業,大批老主顧紛紛前來排隊喝豆汁。此次重張,豆汁店用餐環境大大改善,而且實現了“明廚亮竈”。(新聞鏈接:還這個味兒!老磁器口豆汁店重張,後廚看得一清二楚)

您有哪些難忘的老北京味道記憶,歡迎和我們分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