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舉行的一場發佈會上,上海閔行警方通過“算法推演”揭開安全社區的“模樣”,尋找平安小區的共同特徵——地理位置的特徵,110報警數的多少,周邊的商業模式,監控探頭的密度,居民對電信詐騙的防範能力……

警方公佈的安全指數計算公式 警方供圖

715個零發案小區成爲標本

據介紹,警方首先將上半年入室盜竊零發案小區作爲先決條件,閔行區有715小區符合條件 ;再從中篩選出人均110報警最少的100個社區,同時剔除附近街面案件較多的社區。通過這樣的比對,符合條件的樣本社區,監控探頭密度達到了每百平方米2.5個,每百人擁有7個安防力量,並且與地鐵站的距離都較近,而且周邊的社區街面商業也非常豐富。

警方表示,統計算法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這樣的推演尚需進一步驗證,但是可以作爲今後實踐的參考。隨着對轄區內人、事、物數據化的採集和推演,不僅可以給整個區域公共設施和商業設置的規劃,從安全方面提出科學建議,還可以評估地區居民的安全防範意識水平。將來算法還會不斷優化,社區安全與否真的就能‘一目瞭然’。”

警方與市民眼中安全最重要的因素 警方供圖

另外,數據顯示,類似電信詐騙的“非接觸性犯罪”危害性造成的損失可能已經超過了傳統犯罪,因此,警方也將市民的防範能力列入安全評估指標。爲此,閔行公安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檔全新的安全防範音頻節目,同時在全區開展“千場安全演練”,引導市民提高防範技能。

電信詐騙接報案件的被害人年齡分佈 警方供圖

數據模型指導防範打擊犯罪

近年來,警方始終保持對盜竊“電瓶車、自行車”案件的高壓嚴打,但是由於犯罪成本低,嫌疑人重複作案率高,此類案件的打擊效果並不如其他盜竊案件明顯。

盜竊非機動車犯罪嫌疑人數據分析 警方供圖

閔行警方將3年裏所有盜竊三車案件都標註在地圖上去分析,發現此類案件在地鐵站附件最多,且都避開了早晚通勤高峯。於是,閔行警方在以打擊“盜收銷”犯罪鏈條爲重點的基礎上,又專門調研了當前各地鐵站點附近非機動車輛的管理問題。

以閔行分局杜行派出所爲例,管轄區域內共有五個地鐵站,人流量最大的聯航路、江月路、沈杜公路站,非機動車停放車位缺口近八千個,不少電瓶車亂停放,無人看管是成爲小偷時常光顧的主要原因。警方將調研結果上報綜治部門並提出建議,很快就增設了3座停車點,不僅補上了停車缺口,還配齊了日常巡邏管理的人員,從根源上解決了由於防範管理措施缺乏造成的安全漏洞。

地鐵站外非機動車統一停放管理模式 警方供圖

警方表示,影響地區安全狀況背後深層次的因素涉及城市管理的多個領域,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警方不斷探索優化分析模型,爲的就是用數據加強社會綜合治理的協同性,提高社會自助自救、互助互救、公助公救的能力,實現安全管理從應急處置向風險管控轉移。

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峯 通訊員 周夢琪

相關文章